地球|双一流高校90后博导:带几乎同岁的博士生搞科研,是什么体验?( 二 )


学生健身可报销
直博清华 , 前3年几乎无文章产出 , 第4年才陆续出成果 , 以11篇一作论文的优秀成绩毕业 ,这个重庆大学的90后博士生导师陶璐琪 , 向博士生传递着科研路上厚积薄发的精神 。

地球|双一流高校90后博导:带几乎同岁的博士生搞科研,是什么体验?
文章图片

陶璐琪介绍他的研究成果 图源:重庆发布
虽然才31岁 , 但陶璐琪现在已经在带研究生和博士了 。 陶璐琪长着一张青春年轻的脸 , 走在校园里与学生无异 。 但陶璐琪带学生 , 也有自己的“独特”要求 。 他要求学生除了做好科研 , 也要有一个好的身体 。
“科研再忙 , 也一定得去运动 , 每周至少要抽出2—3天去健身房要打个卡 。 ” 陶璐琪让学生去办健身卡 , 能坚持一年 , 每周打三次卡 , 陶璐琪就会给他们报销 。 在他看来 , 科研需要持之以恒 , 要养成坚持的习惯 。 同时 , 做研究难免需要有熬夜的时候 , 有一个好的身体很重要 。
年轻博导的特质
活力和信息化
出生于1991年的唐从辉 , 今年刚满30岁 , 他已是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 。
他带领着一个年轻的团队 , 不仅从导师到学生都是“90后”和“00后” , 他们研究的方向也紧扣前沿聚焦能源和医药导向的绿色催化 。

地球|双一流高校90后博导:带几乎同岁的博士生搞科研,是什么体验?
文章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唐从辉在给学生上课
唐从辉 , 高考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 随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至北京大学 , 毕业后前往德国和美国攻读博士后 , 于2020年回到母校任教 。
唐从辉和大多学生同龄 , 日常实验室氛围轻松活泼 。 在实验室里 , 除了高精尖的化学实验设备 , 还有一些“年轻”的小细节 。 冰箱上贴着的“实验室安全卫生守则”里写着:“实验千万条 , 安全第一条;操作不规范 , 亲人两行泪 。 ”冰箱上方 , 放着一个音响 , 是学生们听歌用的 。
“做实验很苦 , 有时为了调剂一下 , 学生们会用音响放歌 , 周杰伦、五月天、王力宏 , 还有一些摇滚重金属 , 大部分我都会唱 。 ” 唐从辉带的博士生大多和他同龄 , 在谈专业时他是严格的导师 , 专业之余他更像一起学习的“同班同学” , 一起打篮球 , 跑校园马拉松 。
2020级博士生薛文轩是唐从辉带的第一个博士生 ,他说 , 选择唐老师 , 就是看中了他的年轻 。 “唐老师研究方向具有前瞻性 , 平时也非常关注国际一线科研动态 , 走在学术前端 。 而且他有一股拼劲 , 我们每天从早上8时30分学习到晚上10时30分 , 一周最多休一天 , 只要我们在 , 他就在 。 ”

地球|双一流高校90后博导:带几乎同岁的博士生搞科研,是什么体验?
文章图片

唐从辉在给学生讲解题目
谈起年轻博导的特质 , 唐从辉说了两个词: 活力和 信息化。
“我希望实验室氛围是轻松活跃的 , 心情愉悦 , 大脑才转得快 。 ”他对网络、信息、新媒体的整合运用能力强 , 专门为课题组制作了一个英文网页 , 里面全面展示着团队成员、研究方向、科研进展等 。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开放的时代 , 我们要看世界 , 也要为世界提供一个看到我们的窗口 。 ”
年轻一代的科研后浪 , 不仅实力不可小觑 ,做学问的思路更是契合同代人的共通方式 , 这可能也使得导师和学生间 , 能更高效地碰撞出“学术火花” 。 育人路上 , 除了任重道远之外 , 更多了一份同龄人的默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