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国华育人十九载:逾三千寒门学子从乡野走向世界( 二 )


那些暖流
11月23日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发布《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 数据显示 , 留守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28.5% , 过度焦虑检出率为27.7% , 均高于非留守儿童 。 因离异、留守所造成的亲子问题与乡村儿童易怒、极度自卑、不善沟通的行为有着直接关联 。
对于上述报告的总结 , 黄华庚或许会深有感触 。 据他回忆 , 第一届国华学子70%来自单亲家庭 , 还有许多是孤儿 。 采访中 , 他也多次提到自己来到国华之前的自卑 , 因为贫穷 , 他们曾经是村里被欺辱的一家 , 而在谈到这些时 , 他也说出了被国华所治愈的那些温暖片段 。
黄华庚说 , 现在的孩子很难相信 , 第一批来国华的学生会因为冲水马桶而充满惊异 。 许多“城里的东西”都需要老师示范一遍才会用 。 宿舍同学来自五湖四海 ,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不相同 , 比如 , 缺水地区来的同学原本一个月才会洗一次澡 。 对此 , 黄华庚清楚地记着 , 老师们当初是如何盯着他们搞个人卫生 , 又是如何绞尽脑汁呵护着他们的自尊 。
不让学生因为受人资助而低人一等 , 是黄华庚在国华的感受 。 早在2002年 , 国华就给每一位学生配了电脑 。 但上课的时候 , 没有一个学生敢去用 。 老师专门上了一节课 , 当着学生的面把电脑拆了 , 让学生也拆 , 拆完后再装起来 。 多年后 , 黄华庚开始理解当初老师的举动 , “我想老师这么做是想让我们安心 , 电脑是可以装好的 , 坏了也没关系 。 ”在国华 , 暖流从不止息 。
白刘黎记得所有教过自己的老师:那个自己腿脚不好却喜欢和大家一起运动聊天的班主任;那个在每篇作文底下写真诚批语的语文老师;还有去世的生活老师阿海 , 他总能神奇地在第一时间知道所有人的困难 , 如果谁生病了 , 那一天就会有一份病号饭 。
许许多多毕业生会格外强调国华老师的特殊性 。 在学生们心中 , 他们是超越老师的存在 , 因为某一种更高的理想聚集在此 。 在一流的教学能力外 , 国华的老师总是教书育人延伸到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 , 甚至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

小世界与大视界
南方天气晴朗 , 纵横交错的河流穿过名为北滘的小镇 , 国华纪念中学坐落在此 。 一群孩子在这里专心求学 , 慢慢长大 , 有着近乎家人一般的情谊 。 “我们是同一个圈子里的同一类人” , 白刘黎说 , 这就是许多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 。
而在一个叫贾配洋的四川男孩眼里 , 这个稳定而安全的小世界却带给他惊涛骇浪般的人生体验 。
从刚入学的军训开始 , 贾配洋就跟着学校去到了黄埔军校、虎门销烟炮台、华南植物园 , 几乎每隔两周 , 国华就会组织学生旅行、考察 , 有时是艺术馆 , 有时是博物馆 , 贾配洋还被学校带去过碧桂园、美的、格兰仕参观 , 了解公司到底是什么 , 社会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 在学校里 , 他上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名校课程 , 这些经历让少年大开眼界 。
在中科院读研究生时 , 贾配洋有了机会去到美国的东海岸 , 从纽黑文到波士顿 , 从耶鲁到哈佛 , 把名校都逛了一遍 。 这是国华曾带给他的向往 。 读书时 , 国华总是给学生开很多博览类的课程 。 后来从事科研工作的贾配洋在一次演讲中 , 把国华带给他的影响归纳成三点:善于坚持、敢于尝试、乐于实践 。 在研究半导体芯片、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 , 遇到困难时 , 他总是会想起那个在学校里勇敢学跳华尔兹的农村男孩 。
黄华庚在上海找到了工作 , 一所知名的律师事务所在面试时看中了他 。 因为聊天总是绕不开国华 , 一个多小时里 , 大律师都饶有兴致地听着黄华庚的讲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