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本书成长 , 一读就是20年 。
从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 , 到成为于永正老师的弟子 , 继之是小学语文省特级教师 , 而今是小学校长 , 我依然在读并且带着老师们读师父的《教海漫记》 。
2021年6月 , 《教海漫记》特别纪念版付梓 , 手捧新书 , 百感交集 。 这是师父毕生教育教学教研的缩影 , 无论“教育篇”“修养篇” , 还是“教学篇”“综合篇” , 篇篇饱含着师父对教育的真知灼见 , 蕴藏着“爱的智慧” , 值得我终生捧读、日夜体味 。
因为读一本好书 , 就是与伟大的心灵对话 。
冬日暖阳 , 面对师父的《教海漫记》 , 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 。
于我而言 , 见字如面 , 每读一篇 , 如同再次聆听师父的教诲 , 字字入心、篇篇醒脑 。 “一个老师首先应当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 好人才能是好老师……”师父是这样说、这样做的 , 也是这样教导我的 。
师父说 , 老师应该是一本写着一个大大的“人”字的教科书 , 是学生未来人生的标杆榜样 。 因而 , 师父会与学生一起大扫除 , 每周做值日生 , 也会细细地擦净黑板 , 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屑……时刻践行着“身教胜于言传”的为师之道 。
【师父|捧着一本书成长】再读师父的书 , 更加感到幽默风趣的文字中 , 浸润着沉甸甸的思考 , 凝结着历经沧桑的人生智慧 。 书中并无高深的教育理论 , 只是把自己50多年的教学故事与教育思考娓娓道来 。 无论是师生见面的“露一手” , 还是“要蹲下来看学生” , 以及批评的艺术 , 师父总是换位思考 , 对儿童常存宽容之心 , 用充满智慧的教育实践完美地诠释教育艺术 , 用最真挚的爱呵护着最珍贵的童真 。 在他心中 , 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高于一切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师父说:实践和思考是成功的双翼 。 他认为 , 一个教师应该“崇拜思考” , 永不停歇地更新自己 。
《教海漫记》告诉每一位老师 , 要善于在读书中思考 , 在思考中升华思维 , 因为人是在思考中逐渐成熟的 , 教学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的 。 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 , 须得像师父一样“以同事为镜 , 以名师为镜” , 时刻鞭策自己寻找教育之道 。
这本书是教科书式的教师必读书 , 值得反复研读、认真汲取 。 每位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 , 都要学习于永正老师爱的艺术、教学的艺术、育人的艺术 。 教师的教学问题甚至生活困惑 , 都会在这里找到答案 。
多年来 , 每次捧读师父的书 , 都如同与睿智对话、与成长同行、与未来有约 。 读这本书 , 我的感觉是:高山仰止 , 景行行止 , 虽不能至 , 心向往之 。
(作者系青岛赫德学校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29日第7版
作者:李虹霞
推荐阅读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周晓|充满仪式感的“最后一课”
- 毕业生|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吸引力增强 大学生就业有哪些新动向?
- 大学|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全球国际化大学排名 港大蝉联第一
- 马嘉祺|马嘉祺二战高考,在被众人“调侃”之后,这次很可能一雪“前耻”
- 隔离点|天津一高校成隔离点粗暴转运学生物品,网友喊话去“抄作业”
- 高学历|西安一研究生私自离校,跑路方式出乎意料,这就是高学历的素质?
- 不及格者|“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