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教师报》的故事大约要溯源到16年前 。 那时 , 我刚从师范院校毕业初登讲台 。 因为一份刊登我文章的《中国教师报》样报 , 让我第一次认真阅读这份报纸 , 第一次认识到这份报纸的专业性、前沿性、新颖性和深入性 。
从那以后 , 《中国教师报》就成了我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的帮手 。 其间 , 不论工作岗位发生什么变化 , 不变的是每周三到办公室首先打开《中国教师报》官网浏览最新一期报纸 , 周四或周五再将纸质报纸读一遍 , 这个习惯延续至今 。
我对教育的一些思考、认识以及实践大都来自于对《中国教师报》的学习 。 因为这份报纸深深扎根于中国教育行业 , 密切关注一线教师、校长的所思所感所为 , 深入挖潜学校的教学样态、课程建设、文化建构以及教育理论的探讨 , 说的都是教师的身边人、身边事 , 更从这些人和事出发 , 厘清其背后的共性意义 , 让其中蕴含的教育规律具有了更广阔意义上的迁移价值 。 与此同时 , 《中国教师报》还站在教育发展的最前沿 , 敏锐捕捉教育的最新动态 , 通过一篇篇深度报道传递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对相关问题个性化、智慧化的破解与应对 , 其中有对教育新政的进一步阐释和解读 , 有对政策落地策略的区本化、校本化路径探寻 , 也有带着审慎的批判精神对教育热点问题本真的梳理和分析 , 让时代对教育的呼声和教育价值、教育审美与一线的教育实践更加贴合 。
从我个人的业务成长来说 , 这份报纸也让我能够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的育人灵感 , 避免陷入对教育概念跟风式的浅尝辄止 , 能够从容安宁地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形势 , 从而理性科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 , 并且教会我在“赶路”的同时不忘“仰望” , 让我的教育实践更加生动而美好 。
在做《中国教师报》忠实读者的同时 , 我也很幸运地成为她的作者 。 10多年来 , 我在读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保持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以及用文字记录这些思考的习惯 , 也不断将工作中的困惑、心得、感悟进行文字化表述 , 先后在《中国教师报》上刊发多篇文章 , 时而还接到编辑的约稿 , 与《中国教师报》有了更深入的互动 。
或许正是在与《中国教师报》结缘后多年读报、写稿的经历 , 慢慢地焕发了我积淀在意识深处更丰富的教育情怀 , 让我对育人工作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感悟 。 我所读过的报上的每一篇文章都不同程度以各种形式沉淀到了我的思想深处 , 成为我坚守岗位、理解教育的深厚养分 。
这是我的财富 , 也是一份报纸带给教育人的智慧光芒 。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松江九峰实验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1年12月29日第16版
【文章|阅读有“劲”】作者:杨强劲
推荐阅读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作十年后,才发现老师和公务员竟有这么大的差距,你选对了吗?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研|95后家长有苦难言,毕业后不是考研就是考编,新型啃老悄然而至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条例|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有区别吗
- 距离感|声音对学习有多重要?能提升专注力和模仿准确度!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时间线|撰写年度计划(3):“两纵”
- 学生|考研招28人,却让319人进入复试,为何要有这么高的差额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