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青年人才在穗发展成果与展望( 四 )


在目前广州市级及各区级人才政策中 , 存在着重复申请、奖励集中的问题 。 一方面 , 一定比例的高层次人才重复获得了不同人才计划中的支持奖励 , 而优惠政策无法覆盖到普通留学人员 。 在国际青年人才政策方面 , 存在高端门槛过高、低端意义不大的局面 。 另一方面 , 在普通(基础层)留学人员政策方面 , 应届毕业的留学生在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入户等方面的障碍尚存 , 难以享受到与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同等的政策待遇 , 如因国内外专业名称不对应而无法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 , 在入户方面需通过“在职人才”通道申请等 。 随着新一线城市的崛起 , 各地争相出台政策吸引应届毕业生 , 广州当前的人才政策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 因此 , 扩大人才引育政策的覆盖面 , 消除阻碍人才发展的壁垒迫在眉睫 。
政策执行力度有待提高 , 创业激励和支持相对不足 。
在政策执行上 , 存在人才服务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 由于目前实行的针对留学人员的激励政策存在部分条款未出台配套实施办法的情况(如留学人员子女入园入托由当地教育部门和有关部门协助安排问题、持中国护照且未在穗定居入户的留学人员在购买住房方面享受本市居民待遇问题、人才公寓问题等) ,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 降低了来穗留学人员的热情 。 在政策执行方面 , 市政府各部门出现职能交叉、重叠的情况 , 针对不同特点的留学人员有不同政策文件 , 导致申请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在政策解读上 , 增加人力成本 。
在创业扶持上 , 存在创业激励和投融资服务相对不足的情况 。 分析报告显示 , 国际青年人才创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 , 依托财政资金设立的“留学人员创业专项扶持资金”规模较小 , 覆盖率较低 , 补贴力度也相对不足 。 例如 , 广州市“红棉计划”对海外人才创业的资助金额最高达200万 , 但项目数量较少(原定每年不多于30项) , 申报、评审和拨款流程较为复杂 , 到款周期长 , 不利于解决初创企业的燃眉之急 。 调研数据显示 , 海归企业获得风投和银行的融资合计占比不足50% , 金融机构资产评估较难 , 导致融资渠道受限 , 不利于创业企业发展 。
产学研人才分配相对不均 , 政策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
【广州|国际青年人才在穗发展成果与展望】分析报告显示 , 虽然国际青年人才所学专业主要集中于理工类、医学、经济类等 , 与广州大力发展IAB和NEM的产业规划适配 , 但国际青年人才主要集中于从事教学和科研类工作的高等教育单位 , 就业所在单位性质过于单一 , 在“产学研”的发展体系中更侧重于“学”与“研” , 人才分配相对不均 , 容易导致科研项目多、资金需求大、研发周期长、项目落地难、商业变现难等问题 。
根据调研可知 , 国际青年人才对就业创业政策的了解渠道也较单一 。 78.78%的国际青年人才对广州就业创业政策完全不了解 , 且了解政策的渠道通常为学校通知及社交圈子内传播 , 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官网通知获得政策信息的人群不到40% 。 根据国际青年人才的反馈 , 政策碎片化、手续繁多、宣传力度小等是该项问题的主要原因 。
广州国际青年人才引育对策与建议
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 探索人才培养机制 。
一是搭建联合培养的管理协调机制 。 主要涉及招生、培养、导师遴选、学位授予、质量控制及反馈评估等联合培养操作关键环节的沟通协调机制建设 。 可以考虑设置专门委员会制度 , 如招生委员会、培养委员会、学位授予委员会等 , 其中培养委员会职责主要包含培养方案、科研实践训练规划、导师遴选机制设定等核心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