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真实剧本中读懂军人选择( 二 )


“选择B , 剧情又会如何?你朝着大部队的方向艰难爬行 , 突然 , 不慎摔下悬崖……再次醒来时 , 你躺在病床上 。 此时 , 你发现自己的腿被截掉了 , 上肢也只剩肘以上的部分 。 你狂乱地呼喊、挣扎 , 无法接受现在的自己 。 这时 , 你又会怎么办?”每一个选项的展开 , 陈露宝都在为大家制造着悬念 , 官兵们被代入剧情 , 开始期待故事下一步的走向 。
沉默片刻之后 , 屏幕上再次出现两个选项:A.不能忍受毫无尊严的艰难苟活 , 选择放弃;B.不能做毫无意义的牺牲 , 顽强活下去 。
陈露宝继续引导大家走进后面的剧情:“选择A , 万念俱灰的你 , 拖着沉重的病体 , 爬上窗台 , 一头栽了下去 , 生命终结 , 故事结束 。 ”
“选择B , 剧情又会如何?”大家开始设想主人公该怎么活下去 。 是在休养所里享受特护待遇 , 度过余生?还是回到故里 , 建设家乡 , 继续奋斗?
正在大家思考的时候 , 指导员宣布游戏告一段落 。 官兵们意犹未尽 , 陈露宝却话锋一转:“这个剧本并不是虚构的 , 主人公的原型名叫朱彦夫 , 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 , 一名有着72年党龄的老党员 。 剧本讲述的背景就是他所亲历的长津湖战役 , 在3次至关重要的人生选择中 , 朱彦夫都选择了B选项 。 ”
陈露宝结合日记和传记内容 , 给大家讲起了“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的故事:“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 被炸晕醒来后的朱彦夫面对战友全部牺牲、自己遍体鳞伤的现实 , 选择了想办法同大部队联系 。 受伤被送往医院后 , 经过47次手术 , 朱彦夫顽强地活了下来 。 面对未知的前路 , 他选择直面残疾带来的苦难和阻碍 。 随着身体逐渐好转 , 他选择了继续奋斗 , 用残缺的身体挑起村支书的重担 ,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听完陈露宝的讲述 , 大家被深深地震撼了 。 想着还萦绕在脑海中的真实剧本 , 有的官兵心里很不是滋味 。 “指导员 , 这次来驻训前 , 我还犹豫过 , 想选择在营区留守 , 现在看来很不应该 。 ”“部队训练越来越苦 , 军人很难照顾家庭 , 这几天我动过退伍的念头 , 现在我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 ”
“同志们 , ‘剧本杀’的游戏结束了 , 但我们的选择仍将继续 。 面临人生难题 , ‘人民楷模’朱彦夫用一生作答;面对军旅挑战 , 大家有自己的选择了吗?”官兵们若有所思地郑重点头 , 陈露宝从他们坚毅的眼神中得到了答案 。
课后赏析
思路一变天地宽
■南部战区空军某基地宣传处处长 杨泽达
心理实验表明 , 教育方式方法新颖、独特 , 容易引起官兵的注意和兴趣 。 反之 , 方式方法单调死板 , 即使内容很重要 , 也难以长时间维系听众的注意力 。 这堂课启示我们 , 掌握走进官兵内心世界的“桥”和“船” , 是破解教育难题的“金钥匙” 。
从新潮的“剧本杀”游戏引入 , 以真实人物故事为背景 , 创设一个让官兵感到好奇的游戏情境 , 并以第一人称视角代入剧中角色 , 通过每一次选择 , 使自己与主人公的命运紧密连接 , 实现与剧情发展的交互沉浸 。 最终 , 主人公朱彦夫的选择在无形之中深刻影响着每名官兵的价值判断 。
这堂课没有说教 , 没有直接告诉官兵应该怎么去做 , 甚至到最后都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 但大家在每一次参与、每一个选择中 , 都更加笃定了内心的选择 。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 才是真正的教育 。 陈露宝组织引导官兵参与“剧本杀”的过程 , 就是让大家在做出每一个选择中实现自我教育 , 这样的“不言之教”达到的效果反而更深刻、更持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