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比起“硬件”投入,乡村教育更需要“生活件”和生活教育


教室|比起“硬件”投入,乡村教育更需要“生活件”和生活教育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1年我陆续走访了中国西部、中部和东部近30个县市的近100所乡村学校 , 试图了解具有普遍性的一线乡村教育的现状和挑战 , 学习、寻找和验证社会公益力量的有效着力点和方式 。
【教室|比起“硬件”投入,乡村教育更需要“生活件”和生活教育】在过去十几年里 , 特别是伴随十三五期间的脱贫攻坚战役 , 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加大 , 尤其在校舍、教室、电教设备(班班通等)等硬件建设上 , 基本做到了全面升级和全覆盖(河南大部、粤东西北等俗称“灯下黑”的部分地区、四川凉山等少数特殊地区除外) 。 然而好的硬件设施 , 不等于师生们的文明生活得到了保障 , 更不等于乡村孩子得到了优质的生活教育 。
众所周知 , 除了东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 , 大部分中国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段学生的父母都远离乡村 , 进城务工谋生 , 导致乡村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 乡村学校必须承担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教育角色 。 因此 , 生活教育对于乡村教育尤为重要 。
在我看来 , 生活教育的第一层意义 , 就是让乡村师生享有基本的文明生活条件 , 养成基本的文明生活习惯 , 如康健教授多次强调的 , “培养孩子过文明、健康、安全、有尊严的生活” 。 其第二层意义 , 是改变应试教育体制造成的教学与生活、学校与乡村和家庭完全脱节的长期积弊 , 让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和努力的可能 。 其第三层意义 , 则是经由学校、学生 , 带动家庭、村庄更靠近现代文明生活 。
正如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校长肖诗坚指出的 , “学会生活 , 既有在学习中生活 , 也有在生活中学习 , 这是陶行知先生近百年前提出的教育主张 , 今天在乡村教育中依然适用 。 所谓生活教育 , 我理解有三点:一是学校最大化地模拟社会 , 并尽可能将教育情景生活化;二是同时将教育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 , 更进一步 , 走进村庄 , 走进老乡生活;三是由于乡村大部分为留守儿童 , 很多儿童缺少家庭教育 , 一二年级学生不会洗脸刷牙者大有人 , 所以乡村学校开生活课是非常必要的 。 ”
在甘肃省宕昌县硙子坝小学的变革过程中 , 创变者赵宏智及团队陆续进行了用水、用电、厨房、淋浴间、取暖等多项基本生活设施的改造 。 其结果立竿见影:教师幸福感提高 , 稳定性增强;学生的体重明显增加 , 面色改善 , 精力更充沛;而且已经开始把在学校养成的部分良好生活习惯带回家庭 。

教室|比起“硬件”投入,乡村教育更需要“生活件”和生活教育
文章图片

(硙子坝小学的孩子们)
在湖南平江县四美小学 , 年轻的李凡老师独力支撑着这个”一人校“(原本300人规模 , 目前是不到10名学生 , 只有1-2两个年级的教学点) 。 教育局给这样的偏远学校都配建了住校教师的独立卫浴间 , 为老师们提供了起码的、有尊严的生活条件 , 让她们感受到了温暖和被尊重 。

教室|比起“硬件”投入,乡村教育更需要“生活件”和生活教育
文章图片

(李凡老师在给全校上课)

教室|比起“硬件”投入,乡村教育更需要“生活件”和生活教育
文章图片

(李凡老师的卫浴间)
早在2016年 , 康健教授在创办云南美丽小学时 , 就坚定地把基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教育放在首位 。 他们引进水源 , 建了数量充足的冲洗池 , 让孩子们在午餐等高峰期不必排长队 。 他们建起了简易但实用的淋浴房 , 让师生可以随时洗上热水澡 。 而在条件贫瘠得多的四川凉山索玛花小学 , 学校购置了一批洗脚盆 , 让彝族孩子们在学校养成了洗脚的好习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