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国|名人大讲堂|孙华教授对话传习志愿者:三星堆既是古蜀国历史的物质证据,也能为现代城市建设所借鉴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刘可欣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今年3月后,三星堆陆续“上新”,再次震惊世人。作为2021年的收官一讲,12月27日,“名人大讲堂”邀请到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华教授主讲三星堆文化与历史。这位出生于四川的学者,从三星堆文化讲起,延伸至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联合申遗内容。

古蜀国|名人大讲堂|孙华教授对话传习志愿者:三星堆既是古蜀国历史的物质证据,也能为现代城市建设所借鉴
文章插图
孙华教授
讲座开始前,封面新闻面向大众征集了四名传习志愿者。他们来自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但都十分关心三星堆文化及发掘工作。讲座结束后,四名传习志愿者继续向孙华教授请教。

古蜀国|名人大讲堂|孙华教授对话传习志愿者:三星堆既是古蜀国历史的物质证据,也能为现代城市建设所借鉴
文章插图
吕博文
在今年9月的发掘中,三星堆的7、8号祭祀坑,都曾出土过百余根象牙。大学生吕博文对此非常好奇,他向孙教授提问道:“今天的成都平原是没有野生大象的,那么当时数量如此之多的象牙器,是从哪里来的呢?”
孙华教授大胆推测,那时的四川盆地,可能确实有大象生存。“商代的时候气温比现在高两三度,正月高4、5度,据说在黄河流域那个时候也都还有象。”孙华教授介绍,根据8号坑发现的300余根象牙推测,当时应该捕获了500余头大象,数量巨大,来自本地的可能性比较大。
孙华教授说,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三星堆的影响力到达了云贵高原的北部,而这些象牙则来自那里。“不过,这些都还需要验证和考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象牙里的微量元素,来推测它们到底来自哪里。”

古蜀国|名人大讲堂|孙华教授对话传习志愿者:三星堆既是古蜀国历史的物质证据,也能为现代城市建设所借鉴
文章插图
郝莹
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常出现一些长着高鼻梁大耳朵的人像,充满了未来感和科幻感。另一名大学生郝莹向孙华教授提问道:“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在材质、形态和用途上和我们以往看到的都非常不同,造型很夸张,在现在的人看来甚至有种科幻感,这有什么依据或文化背景吗?”
孙华教授在今晚的讲座中曾提到,这体现的是当时贵族的一种形象。在回答中,他又补充道:“这些铜像都是程式化后的东西。考古学家、艺术史专家、人类学家一般不会说艺术像哪一个人种、族群,因为艺术要创造。”据孙华教授介绍,三星堆的铜像没有个性,只有共性,也是因为传统的模式化、程式化,加上艺术创作而造成的结果。

古蜀国|名人大讲堂|孙华教授对话传习志愿者:三星堆既是古蜀国历史的物质证据,也能为现代城市建设所借鉴
文章插图
冯天婴
就读于成都某小学的学生冯天婴好奇地向孙华教授提问说:“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对于我们认识古蜀历史究竟有什么意义?”
“它对我们重新认识古蜀国的历史,提供了物质的证据,”孙华教授耐心地解释道,“我们过去只知道春秋战国时候的巴蜀文化,讲的是巴人和蜀人。现在我们知道更早的时候,可能相当于古史传说中的柏灌、鱼凫这样的时期,我们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就有着可能和古蜀人相关的、高度发达的文明。”

古蜀国|名人大讲堂|孙华教授对话传习志愿者:三星堆既是古蜀国历史的物质证据,也能为现代城市建设所借鉴
文章插图
冯婧
来自成都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冯婧,既对三星堆文化感兴趣,曾经也了解过孙华教授的相关讲座。她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向孙华教授请教三星堆“法天象地”的规划方法,于现在的城市规划里,有何借鉴意义。
“我们刚才说到的,三星堆这样的城市规划,在隋唐洛阳城以后就没有再用了。我把原因归结为儒家的法地思想,战胜了法天的思想。”孙华教授认为,这种“法天”的规划方式,通过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应该把它发掘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