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物|在家做儿童“网红”科学实验靠谱吗?记者亲测:频翻车,烫出泡
“本来开开心心的实验,结果却以烫伤收场。万幸只是我的虎口被烫,如果受伤的是孩子,后果不堪设想!”提起近日在家尝试的“水晶生长”实验,鞠女士仍愤愤不平。“实验其中一步是需要把100℃的开水倒入容器里,谁知道送来的实验器材竟然是漏水的,一下子就被烫起了3个水泡。”
近年来,为了培养孩子掌握一定的科学常识,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参加各类与科普相关的校外培训班,或是按照网红视频教程来做一些科学小实验。但殊不知,很多效果震撼、吸引眼球的“网红科学小实验”,其实却是风险隐患重重。
采访人员亲测 1 “法老之蛇”
危险:火星四溅 隔热手套被点着
“这些科学小实验在家就能做,快点儿带孩子亲手操作一下吧。”采访人员注意到,很多网红科学小实验中都会提到一个名字——“法老之蛇”。“法老之蛇”其实是一种化学反应,原版实验需要用到一种叫作“硫氰化汞”的剧毒物质。硫氰化汞被点燃后,会受热分解,释放出烟雾和一条长长的灰烬,宛如一条凭空生成的巨蛇扭动着身体从地底下钻出。一些网友会将实验过程自行拍下并上传到网络,引得不少家长和孩子竞相模仿。而很多商家也制作了“法老之蛇”的实验材料包,在网上售卖。
文章插图
包装简陋的“法老之蛇”套装,里面的化学药丸和固体燃料直接用透明袋装包装。
采访人员发现,网上流传的“法老之蛇”实验属于改良版本,将剧毒物质“硫氰化汞”改为了白糖、小苏打和酒精等更加简单易得而又看似无害的物品。教学视频大部分只有短短十几秒或几十秒时间,并未说明各种实验材料的详细配比。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也并未戴上手套进行点火等操作,期间为了拍摄和视觉效果,还不停用手转动调整点火后正在燃烧的实验皿。如果只是看看网上视频,似乎觉得这个实验并没有任何风险。
但真的没风险吗?采访人员从网上购买了两款不同的“法老之蛇”实验材料包,在通风良好的室外环境下亲自尝试。将白糖、小苏打混合堆放在固体酒精上后,采访人员用打火机点燃了酒精。随着火焰燃烧,蛇状的灰烬果真生成,并扭动着缓缓增长。但即使在只有微风的情况下,随着火焰燃烧,仍然不停有火星和灰烬迸射出来。采访人员站在距离实验器皿约半米远外,还是险些被迸射出的火星和灰烬“击中”身上的羽绒服。
市面上许多科学实验小套装粗制滥造,材质低廉,不少家长收到的实验用品有明显破损。
而在用另一款材料包做“法老之蛇”实验时,采访人员佩戴着厨房用隔热手套,模仿视频中的样子,用手转动实验器皿调整角度。但实验器皿中窜出的火苗,竟将手套上的棉线点着,手套着火了。
【内容物|在家做儿童“网红”科学实验靠谱吗?记者亲测:频翻车,烫出泡】简陋透明塑料袋装导致里面的化学内容物状态十分不稳定,甚至实验前就已经变性。
风险提示:
“法老之蛇”实验过程中需点燃酒精为白砂糖和小苏加热,会形成二氧化碳气体,一旦操作不当,酒精极易着火甚至烧伤实验者。
采访人员亲测 2 “大象牙膏”“火山爆发”
危险:药水泄漏 喷溅皮肤直接被腐蚀
随后,采访人员又网购了材料包,尝试操作“大象牙膏”这一网红科学小实验。
打开实验材料包,采访人员发现,两个装有液体的小瓶被放置在一个写有“大象药水”字样的密封袋内,但所谓的“大象药水”到底是什么材料,却并未标明。和说明书上标出的实验橡胶手套不同,采访人员从实验套装中掏出的却是一副薄薄的一次性塑料手套。
推荐阅读
- 隔离点|天津一高校成隔离点粗暴转运学生物品,网友喊话去“抄作业”
- 物理|?江苏省教育厅最新发布!
- 教师|女教师下课忘关“投影仪”,搜索内容暴露无遗,学生感到震惊!
-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电场、磁场解题宝典,建议收藏!
- 高中物理|评上副高之后,优秀名额都让给别人了,教师:我也10多年不优秀了
- |“我在家也是小公主”,00后辞职信如“段子”,老板看完语塞
- 古生物|北大“六代单传”的专业,一人请假全院停课,毕业照学生自己拍
- 大学|高一学生期末数学56、物理28,化学41,还有希望考重点大学吗?
- 四川省|想要了解四川选调生?工作内容、待遇、晋升,看这一篇就够了
- 大学生|大学生“寒假在家”有多难?挨骂成了常态,前后对比差距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