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在中世纪的大学里,听课行列中有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学生


大学|在中世纪的大学里,听课行列中有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学生

文章图片


大学|在中世纪的大学里,听课行列中有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学生

文章图片


引言
教育思想的演进他认领出来 。 这一点非常关键 。 这位教师会担保这孩子是个学生 , 求诸这种身份所带有的豁免特权 , 以此把他从世俗当局的铁爪下解救出来 。 下一步 , 他必须为自己挑选一个住处 , 同时也挑选伙伴 。 这是因为 , 在那时候 , 独自生活是不可能的事情 。 在别的情况下迫使工匠、商人和教师各自组建起某种联盟的那些因素 , 也在学生群中产生了同样的效果 , 使这群人把自己组建成一个群体 。
很有可能就是这种需要 , 促成了一种以“同乡”为基础的组织 。 这事儿其实很自然:同出一地的学生想必会相互吸引 , 组成一个群体 , 分享共同的生活方式 。 他们会租下一处可以共同生活的地方 , 就像某种会社那样生活在那里 , 而他们的老师也经常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 同桌共餐 , 同甘共苦 。 这就是所谓的“会馆” 。 博韦人文森特记叙了圣者埃德默照料他的一位患病的学生 , 每天带学生们一起到福阿尔街去上课:这些也许是和他自己同住一所会馆的成员 。
事实上 , 教与被教的人之间在年龄上相差不多 , 这也助长了这种亲密关系 。 双方经常在一起娱乐 , 而学生们卷入的丑闻他也脱不了干系 。 关于这些会社是怎样组织起来的我们知道得很少 , 因为它们没有任何法律上或官方的地位 。 尽管如此 , 在成员之间盛行的那种平等 , 也使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 , 它们的管理想必是非常民主的 。 毕竟 , 这是它们所具有的特征 , 也是它们在牛津所保持的特征 。 而大家知道 , 牛津大学是仿效巴黎大学建立起来的 。 他们的头儿是一位主事 , 由群体的全体成员选举产生 , 他的权威也只限于群体授予他的范围 。

无疑 , 经常会有很多非常合乎情理的想法 , 觉得主事该是个老师 , 但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这并不是一条法定的规矩 。 习俗只是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才确立起来 , 最终才具备了法律的约束力 。 这种组织形式绝对是最常见的 , 但也有两类学生不适合这种形式 。 首先是富家子弟 , 他们有私人的公寓 , 和一位导师住在一起 。 另一方面 , 还有一些出身贫寒的孩子 , 缺乏必要的财力以支付会馆的开销 。
在中世纪的大学里 , 听课行列中有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学生:“有贵族 , 也有平民;有贵胄子弟 , 钱多得可以纯粹出于炫耀 , 长期雇着仆役扛着厚重的书册走在他们前面(参见拉伯雷);也有鸡鸣狗盗之辈的儿子 , 由于实在是穷 , 为了支付学费 , 只好充当仆役 , 打各种零工 , 比方把圣水担到私宅中去 。 ”还有些人经常乞讨 , 因为托钵修会的例子已经证明 , 在那时候 , 乞讨被当作是神圣的事情 , 所以绝没有半点儿见不得人的意味 。
总而言之 , 今天正把俄国大学搞得一团糟的贫困的瘤 , 以及伴之而生的所有不幸 , 也同样滋扰着中世纪的大学 。 对于贫困学生来说 , 要吃饭 , 要谋得一片栖身之地 , 要有钱买蜡烛、买书(而且只是价廉质劣的稿本 , 满纸都是难以解读的缩写 , 这些在我们的图书馆里还常能见到) , 这些都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 为了疗救这些不幸 , 某些有善心的人想到了建立一些固定机构 , 靠着这些机构得到的稳定捐赠的支持 , 让一定数量的贫寒学生能够免费寄宿和维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