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支持系统构建( 二 )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原因
在国家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高校内部治理体制不断改革创新,给高校青年教师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形成了新的挑战。究其原因,职业发展支持系统未能有效建立或未能有效运转,是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普遍面临的困境所在。
从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困境来看:一是部分青年教师职业转换不顺利,职业发展面临瓶颈。大多数青年教师在担任高校教师之前没有过工作经历,入职后需要花较长时间适应高校管理制度。少数青年教师在人际沟通、时间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在短时间内未能建立较好的职业意识。由于项目申报难、论文发表难、教学任务重,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无法达到自身期待的职业目标,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与此同时,教师、研究者、子女、伴侣、父母等多重角色间的冲突,也容易造成青年教师倍感压力而无所适从。
二是部分青年教师履职状态不佳,持续发展基础不牢固。在教学方面,大多数青年教师入职后便直接走上讲台,“一边学、一边教”的状态既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又容易降低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在科研方面,一些青年教师面临着“没有成果积累,没有项目竞争力”和“没有科研项目,成果难以发表”的双重困境。在社会服务方面,一些青年教师对社会的认知度还不高,缺乏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能力。
三是部分青年教师职称晋升通道拥堵、教学评估难测。一些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着“项目为王”和“不发表就出局”的压力。以文科为例,部分高校要求评聘副教授的教师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在CSSCI或SSCI来源期刊上至少发表5篇论文等科研任务,部分高校还有教学论文、教学成果奖要求,对一些青年教师而言很难限时完成。在考核压力之下,青年教师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牺牲休闲时间,无暇顾及家庭生活。
从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原因来看:一是部分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能力较弱。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学而优则教”“学而优则研”,部分对职业前景、社会现实的认知度不足,自我认知较高、职业期待较高。因此,当青年教师入职后面临学校的岗位考核、同级的激烈竞争,这种认同感逐渐被岗位评聘压力所取代,就会造成成就感降低,情感维系减弱。有些青年教师对社会需求不了解,学术研究“悬在空中,不接地气”;有些对项目立项和管理办法研究不足,浪费了很多精力但收获甚微。
二是部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刚性较强。为实现高校教师队伍的优化配置,解决教师队伍庸懒问题,近年来很多高校实施 “非升即走”等聘任制度和考核制度,但由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差异以及教师个体能力结构的差异,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在工作经验欠缺的情况下较难实现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行政工作等方面全面突破。
三是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支持资源不足。大多数青年教师的职业起步依赖于自身的学缘关系,自身职业发展的社会网络还未形成。部分高校未能为青年教师建立完善有效的“传帮带”机制,未能在学院、系科、教研室内部建立青年教师成长培养机制。面对家庭成员和社会公众的期待,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高校青年教师很难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更承载着购房、结婚、育儿等现实生活压力,造成其职业内驱力不足。
来源:人民论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