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公民民主意识和标准 如何培养好公民道德( 二 )


教师的综合素养是这一教学法良好实施的充分条件,教师有开阔的跨学科视野、丰富的教学经验、清晰的思路和灵活的指导策略 。这些都需要学校和教师在前期投入大量精力做准备 。
促进学生多样化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理解社会
约翰·杜威认为,“不论对于学习者个人或者对于社会来说,教育为实现其目的,必须从经验即始终是个人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强调应使学生通过实践去打开周遭世界 。杜威的教育观启发了我们对教学法的改进思路 。
针对现行实践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我们对教学法进行了如下改进:一是问题提出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以现实生活中存在于身边的小问题、真问题为目标,强调问题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在保证适度挑战性、复杂性与真实性之外兼顾趣味性 。二是鼓励学生以团体形式,围绕问题展开多学科的综合性自主学习,着重个人表达和团队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三是教师以引导者身份全程参与其中,在教学中适时采用激励、奖惩、非干扰性技术支持等手段引导学生,以确保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四是项目给予一定限度的经费支持,在保证项目有效性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团队经费支配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
实践证明,学生集体参与的意愿强烈,学习积极性及对课程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围绕现实生活中的小问题,更容易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公民意识,成为促进学生多样化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理解社会的有效手段 。
在大学生的生活中,食堂与学生之间普遍存在沟通不畅、误解频发等问题,如何通过传播的方式来改善某餐厅在学生心目中的好感度成为他们的实践目标 。在调研前阶段学生们分别访谈餐厅工作人员和用餐学生,了解双方的见解和意见,翻阅食堂意见本,从众多留言中发现症结所在 。在学校的支持下,他们设计了菜品翻新海报征集、对新菜品的线上线下投票等一系列活动,吸引到校内外人士大量参与线上菜品投票,活动相关视频在全网播放量、微博话题“年底了饭堂阿姨也要冲业绩”的阅读量可观,整个活动所传递出的人文关怀获得了各界赞赏 。有媒体评价,在这种细微处流露的真情与责任背后,是一所大学所秉持的价值观和所追求的精神气象 。
这些课程作品的设计成本均不足千元,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活动效果,受此影响的社区民众也在一点一滴地发生着改变,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之间的有效互动 。学生既通过积极的行动来参与社会发展和建设,又通过体会如何群策群力解决社会问题,事实上增强了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学生不仅是学生,更是以公民身份在感受公民尊严、理解公民责任 。通过有序参与校园和社会公共生活建设,学生和社会成员在行动中理解公共问题的复杂性,进而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公民观念,增强谅解、宽容等公民美德,从而实现与社会物质、制度现代化相适应的“人的转型” 。
(林升栋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吴珺婷系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
《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24日第9版
作者:林升栋 吴珺婷
【增强公民民主意识和标准 如何培养好公民道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