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2021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 )


交流: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一个中括号?
5. 解决问题
看来,同学们已经会运用中括号列出综合算式了,那接下来的几道问题应该都难不住大家 。
(1)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4人 。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 。合唱组有72人 。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2)小明包了18个包子,小刚包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小洁包的比小明与小刚的和还多6个,小美包了20个包子 。小洁包的个数是小美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6. 拓展
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能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吗?和同桌说一说吧 。
这个对于大家都是小菜了,那咱们加大点儿难度 。
象老师这样说
180÷4+2 ×3,我们可以说180与4的商加上2与3的积,和是多少?
180÷(4+2)×3,这道算式可以怎么说呢?
(180÷4+2)×3
180÷[(4+2)×3]
还是这四道算式,如果编成应用题,又可能是什么样的应用题呢?这个留作大家课后思考 。
四、梳理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小括号“( )”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的.之前法国数学家韦达使用过中括号“[ ]” 。改变运算顺序的除了以前学习的小括号,今天学习的中括号,还可能有什么?大括号?同学们很善于联想 。象这个就是大括号,你觉得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是的,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联想,会发现更多知识间的奥秘 。
课堂检测
72÷[960÷(245-165)]
(960÷40-10)÷2
小军从家到少年宫走了14分钟 。用同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分钟?
2021年小学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87~88页)
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温度的情境,通过冷热之间差异的比较,来帮助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温度计直观显现,就相当于一个竖直摆放的数轴,学生可比较容易的观察到零上与零下温度或正负数之间的差异 。
学情分析:
学生经常从实际生活、电视中接触温度,对温度不陌生,容易掌握,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零上与零下的区别,在实际中怎样表示温度以及零下温度的比较有一些难度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连一连、排一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掌握比较两个零下温度高低的方法 。
3、通过小播报员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存在着较大差异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教学重点:
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正确读写 。
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
资源利用:
电子白板课件 温度计 温度计示意图 一杯冰水 一杯温水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
1.首先,大家听老师描述两幅情景,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这两种情景,听完后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情景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在树上吵着,尽管街上的行人撑着太阳伞,尽管人们已经穿的短袖、短裤,尽管人们嘴里还吃着冰淇淋,可是额头上的汗依然不停地在冒着 。
情景二:寒风呼啸、雪花漫天飞舞,人们穿上了棉袄大衣,戴上了棉帽手套,还围上了厚实的围巾,但是街上的行人依然紧缩着脖子,瑟瑟发抖 。
2.指名说感受 。
3.引入课题:冷和热就是温度在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温度
(板书课题) 。
二、探究新知
(一) 温度的表示方法
1.听一段视频播报,明确要求:用彩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西安、新疆这两地的气温 。
2.播报:西安8℃至13 ℃;新疆-4℃至5℃ 。
3.教师巡视梳理学生的表示方法 。
4.展示、交流、比较几种表示方法,优化得出“+、-” 。
①这个“-”在这里表示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
师引导生观察比较得出,用一个正负号就把零上和零下这两种相反
意思表达来,这就是数学所特有的简洁美!
②这里的“-”不是减号,叫负号,读作:零下1摄氏度或者负1摄氏度 。那零上9摄氏度该怎么表示?(在5℃前写+号)这个+号在这里叫做正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