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2观后感 天宫课堂内容观后感15篇( 四 )


天宫课堂内容观后感8
此次太空授课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向青少年演示在地面很难见到的物理现象,当这些奇妙而精彩的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我在地面课堂的现场多次听到了学生们的惊呼和掌声 。离大屏幕很近的我也深受这些美妙现象的震撼 。当王亚平老师进行高难度的操作,比如往水膜上贴中国结时,我感觉到现场所有的听众都摒住了呼吸,那个小小的图标集中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当它被稳稳的贴在水膜上时,那种欣喜和感动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
这种通过凸显天地差异来进行教学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太空、对航天乃至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这次授课活动在青少年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定会伴随学生们一生的求索过程 。
航天员作为科普教师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对话,拉近了代表我国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与公众的距离,增进了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了解与关注,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中国情怀的传递 。航天员们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准的实验演示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体素质,当然从中也能反映出他们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他们的表现为我们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
这次太空授课实现了航天工程领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养青少年方面的无间协作,这对物理教师的鼓励作用是巨大的,我和史艺老师都感受到了一种团结的温暖 。这也激励着我们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与其他社会教育力量的联系与合作,从其他领域听取教学意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领悟,从而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
天宫课堂内容观后感9
太空授课更在于营造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所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 。科学永无止境,探索不断前行,在一个未知的广袤领域,只有以谦卑的姿态、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奥妙 。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当代中国人的重大历史责任 。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 。要坚持推进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坚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包容创新育人才,方能广纳贤才,为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科学永远是一个国家前行的基石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热爱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 。历史的潮流在呼唤年轻一代为科学而努力探索,但鼓励他们奋发前行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太空授课的深层次意义便在于此 。
探索任重道远,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 。激发学子对于未知世界的求知欲与渴望,树立全社会为创新而奋斗不息的信念,让梦想张力无限 。寻梦过程,无疑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默默奉献、坚定顽强的民族精神 。
天宫课堂内容观后感10
今天,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一课,学习到了许多知识 。这次讲课的老师可不是一般的“老师”,他们居然在太空授课!他们就是翟志刚老师、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 。
这一课,亚平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太空科学知识,有“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有“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有“浮力消失实验”,有“水膜张力实验”,有“水球光学实验”和“泡腾片实验” 。
其中我对“水膜张力实验”最感兴趣 。这个实验是亚平老师给我们演示的 。只见桌上摆放着一个金属圈,亚平老师小心翼翼地拿着饮水袋朝金属圈注水,让水吸附在金属圈上,然后继续慢慢注水,使水膜变成圆鼓鼓的水球 。在实验的最后,亚平老师还放了一张她和她女儿一起剪的花朵在水球上,我惊奇地发现花朵一直在水球中旋转,实在是太有趣了!
亚平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神舟十三号的内部 。“太空厨房”,里面有简易的微波炉和饮水分配器,还有可爱的小冰箱,冰箱里还有新鲜的水果 。
叶老师还给我们表演了太空转身 。我知道了吹气,和游泳的姿势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将双手抱在胸前才可以转身 。太神奇了!
我的梦想是我要当上宇航员,在宇宙中遨游,去太空探索更多的宇宙奥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