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能抵御敌人吗( 二 )


据满文旧档和《清太宗实录》等史料记载 , 后金太宗即位大典前后消耗绸缎3000余匹 , 用以赏赐八旗蒙古王公 , 制作官服 。其中仅科尔沁、扎鲁特等16个部的49位蒙古王公就获得了305件绸缎 。对原著来说 , 这不算什么 , 但对偏远的不产绸缎的辽东来说 , 这就是稀世之宝 , 硬通货 , 巨大的开销2 。
说白了 , 在和平时期 , 草原帝国就是一个大公司 , 主要任务就是生产 , 挣钱 , 分钱来维持整个组织的运转 , 商人是他们最看重的贸易伙伴 。其中最成功的商人是晋商集团 , 他们不仅在明朝内部与九边做生意 , 而且与蒙古和后金的贸易往来也很密切 。比如皇太极登基时消耗的绸缎 , 主要来自晋商 。
长城是如何重构经济生态的?
战争时期 , 中原王朝肯定是想削弱瓦解草原部落 , 一方面靠军事打击 , 一方面靠经济打击 。说到经济打击 ,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经济封锁 , 禁止中原的货物流入草原 , 从而削弱了可汗和首领的权力 。
但问题是 , 如果政府下令禁止贸易 , 会立即导致市场上商品的稀缺 , 从而推高商品的价格 。政府认为它的禁令可以阻止贸易 , 但它也扩大了贸易的价格差异 。
当商人发现走私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时 , 就必须冒险寻找新的贸易渠道 , 绕过封锁进行走私 。不要小看商人的智慧和爬坡能力 。山虽能挡马 , 未必能挡商人的脚步 。
商人的牛马商队可以爬上几千米的雪山冰原 , 穿梭在悬崖峭壁间的羊肠小道 , 几百米的山根本打不过商人 。就算牛马翻不了身 , 你还是可以雇搬运工扛肩膀 。只要你能翻过边境 , 自然会有人来接你 。可以说商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
无论是高山、草原还是戈壁 , 都阻挡不了“奸商绕越”的脚步 。如果政府发现新通道被封锁 , 商人们会从山里探索更多的秘密通道 。新的贸易网络将逐渐形成 , 经济生态将自动恢复 。而且政府越是加强封锁 , 商品的差价就会越高 , 商人探路的动力也就越强 , 因为获得的利润也会更加丰厚 。
明初 , 长城修建了大量用于军事防御的关隘、要塞、烽火台 , 一个接一个 , 边墙断断续续 , 语无伦次 , 给商人留下了许多漏洞可钻 。没有连贯的长城牵制商人 , 政府很难实现经济封锁 。我们要进行经济封锁 , 就要把这些侧墙和烽火连起来 , 把分离的点逐渐连成一条线 , 连贯起来 , 没有漏洞可钻 。这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绵延数千里的长城 。
长城的完美和连贯是终结商人探索的一大杀手锏 。因为一贯的长城 , 再加上烽火系统的警戒和巡逻 , 可以有效防止“奸商绕越” 。商人有家庭和生意 。他们不是不法分子或军事力量 。他们可以秘密探索道路 。如果他们越过长城或摧毁它 , 他们将失去他们的生命 。没有人能承担这个风险 。
有了长城 , 商人进入草原就要经过关隘 。后来大家都来关隘交易 , 关隘就成了相互交易的开放口岸 。明万历《傅玄镇志》记载了张家口地区 。
这使得长城商人很难走私货物和逃税 。因此 , 在政府财政中 , 垄断贸易的关口也可以获得可观的关税收入 , 这也是地方连接边墙和日常运维的资金来源 。
明朝万历年间 , 梅国桢说北方边疆地区的商品是“布匹、狐裘、一切杂货 , 从苏杭湖广 , 从临清到天津卢沟万通 , 其税不明 , 市口重” , 所以富商大家因利润薄 , 不肯来此交易 。
作为后人 , 我们只能看到连接后的结果 , 看不到长城的建造和连接过程 , 所以会产生很多令人费解的问题 。就好像我们有一个发达的大脑 , 却不知道大脑智能是怎么来的 。我们不得不依靠各种证据来一点一点还原这个进化过程 。
所以长城的出现是军事和经济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任何一个因素都很重要 。但是单单一个因素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现象 , 就像这里强调的经济因素一样 。只能解释侧墙的连贯性和“这么短” , 不能解释其他防御系统的设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