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能抵御敌人吗( 三 )


在这里我要感谢@yeke sayid , 他提供了改进这个过程的信息 。更多详情请阅读长城这么短能阻挡什么?-耶克·萨伊德的回答
另外 , 长城还有一个副作用是意想不到的 。因为没有了商人的活动 , 长城内外的生态系统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
如何重建长城的自然生态?如前所述 , 商人建立了贸易网络 , 在这些网络节点上会有聚集点和村镇 。聚居地的人们可以为商人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 , 同时还可以获得盐、茶、布等生活必需品 。就像水流过的地方 , 植被会很茂盛 , 人流过的地方也会形成一个聚集点 , 人们可以在这里安心的定居 。
但一旦长城切断了商人的贸易网络 , 许多远离关隘的村镇就会逐渐萎缩 , 人类活动的消失也会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随着长城的建立 , 历尽艰辛在群山中开辟出来的商人商路将逐渐被植被淹没 。
如果你平时爬山 , 你会注意到一个现象 。有些山路虽然冬天可以走 , 但是到了夏天就会被各种植物覆盖 , 变得难以通行 。如果这条路常年荒芜 , 茂盛的植被会逐渐覆盖整条路 , 直到完全无法通行 。
长城的存在导致长城沿线出现了无人居住区 。没有人 , 就没有容易的路 。这就是长城对自然生态的修复作用 。当然 , 这是一种附带的效果 , 而不是有目的的行为 。
明朝嘉靖年间 , 胡松在回答翟忠成的《卞氏右》中提到 , 某种程度上 , 这种野地生态也能起到阻敌的作用 , 因为在这样的地方 , 远处的敌人既得不到补给 , 也不便于行军 。面对茂盛的植物 , 敌人即使战斗力再强也无可奈何 。
当然 , 这可能只适用于山地生态 。如果是沙漠或者草原 , 没有植被可以阻挡敌人 。只有缺人才能对敌人的后勤造成一定的压力 。
经济封锁对敌人真的有效吗?短期来看 , 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 。中原王朝常用此法制衡北方草原各方势力 。但问题是 , 这种“以夷制夷”的策略也破坏了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信任 。比如隆庆合议之后 , 明朝开始扶持蒙古右翼的安达汉势力 , 并与他们开放贸易 , 使明朝西北边境保持了几十年的相对稳定 。
但由于明朝奉行“以夷制夷”的策略 , 继续打压蒙古左翼察哈尔部 , 拒绝相互通商 , 使得辽东一直处于战乱状态 , 直到万历时期才放松经济封锁 。
女真崛起后 , 明朝对后金实行经济封锁 , 并开始拉拢买通蒙古左翼力丹汗 , 共同在辽东对抗后金 。但在关键时刻 , 察哈尔触礁被出卖 , 在大门口与皇太极达成结盟 , 最终导致蒙古各部退守后金 , 蒙古与蒙古结盟 。
不仅是长城 , 明朝的海禁也是这种经济封锁的想法 。闭关锁国的政策最终导致日本在东南沿海的严重入侵 。一旦海禁放松 , 日本海盗的数量就会大大减少 。你认为这是怎么回事?军事打击真的是维护和平最有效的方式吗?《中国国家地理》有一期致力于揭示敌情真相 。我建议你去看看 。
“南日本北中国”的紧张局势证明了经济封锁是如此有效 , 以至于成为战争爆发的诱因 。后来清朝也用经济封锁的思想来限制与西方列强的贸易 , 试图让他们就范 。
1727年 , 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恰克图条约》 , 在蒙古恰克图建立了共同市场 。因为俄国和准格尔之间的问题 , 1744年和1792年关门和市场的次数达到了十次 。1839年 , 道光给在广东禁烟的林则徐下了一道命令 , 说:“今后还会重复 , 就是要显示军力 , 断茶大黄 , 绝不允许通商 。固执的人知道自己害怕什么 。”
每个人都知道故事的结局 。从长城继承下来的经济封锁思想 , 确实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打击敌人 , 但如果运用不好 , 也会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 走向反面 。
真正的智者是几十年后的李鸿章 。1872年 , 他在《造汽船的建议不能废除》一书中指出 , 整篇文章宏大务实 , 具有超越时代的真知灼见 , 是应该列入教科书的必修范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