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申报技师技术工作总结 铁路工务技师技术工作总结

通过写工作总结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 , 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 , 写好总结 , 取得更大的进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铁路工务技师技术工作总结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铁路工务技师技术工作总结1
一、前言
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是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的关键就是确保人身安全 , 铁道线路是铁路运输的基础 。身为铁路工务部门的一名职工如何搞好工务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 , 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夯实基础是我们的职责 。在我们车间K137-K140 , K151+500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 , 基床翻浆冒泥严重 , 给工区的日常养修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 如何解决基床翻浆给线路设备带来的病害 ,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此结合本人在参加维修施工方面的经验 , 谈一些基床翻浆冒泥整治的个人看法 。
二、基床翻浆冒泥产生的原因
1、道床的沉陷变形 。淮南线原道床为石灰岩质碎石道碴 , 这种碎石道碴在列车的碾压作用下 , 碎石之间磨擦擦和碎石与轨枕之间的磨擦及正常养护捣固时 , 极易使碎石道碴表面形成粉末式颗粒状碎屑 , 遇水溶解 , 干燥后形成道床板结 , 使道床的稳定性、弹性和排水性能受到破坏、加剧了道床的沉陷和翻浆冒泥 。
2、淮南线运营时间长 , 老路基设计标准低 , 原枕底道床厚度不足或薄厚不均匀 , 列车运行时对既有路基面的压力增大或不均匀 , 导致基床表面变形 , 形成道碴槽或道碴囊 , 长年的运营加上近年来大吨位列车的开行以及列车密度的加大 , 使基床承载力下降;
3、基床表面排水不良 , 四季天气变化大 , 特别是短时降水量较大 , 而线路又多为路堑地段 , 原设计标准较低 , 且线路投入较少 , 排水设备损坏较大 , 遇雨季时 , 水无法及时排出 , 造成线路积水 , 进一步加据了基床病害的产生;
4、基床土质不良 。皖赣线基床多为黄土质砂粘土、红粘土等 , 透水性弱 , 遇长时间阴雨天气 , 基床土含水率达到饱和状态 , 降低了基床承载力;

5、钢轨接头的影响 , 接头结构上的薄弱 , 是产生接头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钢轨接头是一个薄弱环节 , ①接头轨缝的存在;②车轮压在钢轨输出端时邻近钢轨的接受端有抬高趋势 , 形成台阶;③荷载下钢轨接头处的挠曲不是连续曲线而是折线 , 这三大因素的同时出现 , 造成了接头结构上的不平顺 , 产生了剧烈的轮轨冲击 , 增大了接头处的附加动力 , 很大程度上也加剧了基床的变形 。
三、整治方法:
根据基床病害形成的原因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1、针对路基表面排水不良 , 调查沿线水文情况 , 对有条件的地段增加侧沟、横沟 。同时对既有水沟地段进行改造 , 如增加深侧沟深度 , 改进水沟构造 , 提高过水能力 , 有效疏导、降低地下水位 , 从而减低基床面含水量 , 提高承载力;
2、铺设砂垫层 。结合线路中修施工增加或更换原有砂垫层 。砂垫层应设置为顶宽2.3m , 厚度为0.2m , 铺设于基床表面 , 铺设长度应在翻浆地段向两端延长各10m同时设置好排水坡;
3、铺设防水层 。根据基床翻浆地段的道床厚度、土质情况合理选用防水层 。对于由于土质不良而造成的路基下沉 , 可在全面清除道碴槽及道碴囊后(深度为枕底0.6m) , 铺设底砂、隔水网以及面砂;当基床为石质路基且道床厚度在0.4m左右时 , 可使用高度ZL-1型路基布 , 路基面上垫0.03m~0.05m的底砂 , 路基布上垫0.10m~0.12m的面砂 , 同时确保清碴层的厚度不少于0.25m;当基床为黄土质砂粘土、红粘土时 , 可用普通涂塑布 , 要求清筛深度为0.55m , 其中底砂厚0.10m , 面砂厚0.15m , 清碴厚0.30m;
4、根据路基土质情况 , 采取降落路基与调整线路纵断面相结合的方法改善道床断面 , 一是对于道床要及时进行补充道碴 。特别是桥涵两头和路基下沉地段 , 极易出现道碴缺少病害 , 这时就要补充道碴 。二是要根据道床的板结情况及时安排相应的清筛 , 并结合清筛施工合理设置线路纵断面 , 恢复道床的弹性 , 减少对路基面的冲击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