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7篇】( 二 )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更应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主动学习冬奥会的知识,做好冬奥会的小向导,同时我们要学习冬奥精神,站在更高、更远、更大的舞台上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庆冬奥会,让我们为祖国自豪,为祖国呐喊:中国是最棒的!
北京冬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
俗话说“不出正月都是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好在正月里举办,这是中国在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来“家里”过年,感受一场中国元素的文化盛宴 。
从会徽“冬梦”到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从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一幕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形象景观,讲述着中国发展故事,传递着中国价值 。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东道主,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参与和支持 。北京冬奥会计划招募志愿者2.7万名,61.6万人积极报名,各省市包括海外青年学生占到了81%,他们以优质的服务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最饱满的热情展现中国文明友好形象 。“三亿人上冰雪”的愿景正在走向现实,让我们携手走进冬奥会的“北京时间”,讲好中国故事,塑好中国形象,一起拥抱美好未来 。
2008年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就是北京奥运会,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14年过去了,2022年,我们又迎来一届“精彩、卓越、非凡”的冬季奥运会 。北京,成为当之无愧的“双奥之城” 。
据悉,在冬奥筹办过程中,冬奥会的建设者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申奥理念,让北京夏奥会场馆遗产再次焕发活力,实践了体育场馆“反复利用、持久利用、综合利用”的“中国经验” 。其中,在2020年实现了“水立方”向“冰立方”的华丽转身;而“鸟巢”完成冬奥会场馆改造工程,即将成为一个承担夏奥会和冬奥会开闭幕式的主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在北京夏奥会临时场馆曲棍球场、射箭场的“土地遗产”上开工建设……在宏大的场馆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坚持科技创新、绿色创新,为世界展示了由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组成的奥运场馆建设的“中国方案” 。
相约2022,相约北京,冬奥之花将在冰雪世界热情绽放,我们用最圣洁的舞蹈、最真挚的热情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相聚北京,一起在圣洁的天地中,完成共同的梦想 。
北京冬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

志愿者是青春中国的名片 。赛场之上,在此次冬奥会中国代表团运动员队伍中,“00后”小将占比近三成,以谷爱凌和苏翊鸣为代表的新锐,向全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员享受运动、乐观自信的新风貌 。而赛场之外,本次冬奥会的志愿者,有94%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 。这些年轻人同样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方式,绽放属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青春风采 。他们胸怀理想,愿为书写“双奥之城”的新篇章无私奉献;他们朝气蓬勃,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效的服务喜迎八方来客;他们脚踏实地,在每一声问候、每一次引导、每一句翻译中展现中国力量 。
从2008到2022,尽管世界变化万千,但志愿者的微笑始终如一 。他们不仅是“双奥之城”北京的代言人,更是中国愈发阳光、自信、开放、富强的生动映照 。在所有志愿者身上,我们看到了“一起向未来”的无限希望 。
北京冬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7
通过冬奥会,中国民众也给世界留下了美好印象 。已故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曾说:“许多人害怕中国,他们认为必须使中国刹车 。批评中国很容易,但中国不仅现在很伟大,未来也很伟大 。中国并非前天出生,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创造了一次中国与世界平等对话的机会,很多人通过这次体育盛会重新认识中国,发现这个古老文明的美好与包容 。
尤其是中国青年在冬奥会舞台上有了一个惊艳的亮相 。从2008年到2022年,从“鸟巢一代”到“平视世界的一代”,更年轻的面孔崭露头角 。这代青年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既脚踏实地,又善于创造和突破 。在奥运会的聚光灯下,他们不露怯也不自大,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表达自己,与各国运动员和来宾开展平等交流、收获真挚友谊 。


【北京冬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7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