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鉴定青铜器的年代「怎么鉴定青铜器的年代?」( 三 )


伪器系新铸,经叩击后声音清脆,犹如新铜,而经过地下腐蚀较深的青铜器,铜质已属矿化,所以发音以浑浊者居多 。当然埋藏在极其干燥而又纯粹的土层中的青铜器,敲击音也有甚佳的 。
古代块范铸造的青铜器,表面光洁度好,纹饰甚至纤毫可辨,表面很少有气温孔,更少铜液灌注有到而产生缩孔的情况 。而失蜡和翻砂铸造的伪器,经常在表面出现某些砂眼,有的甚至产生缩孔等铸造缺陷 。如不了解这一点,很可能错误地以为砂眼和缩孔是旧铸的特点 。
2.器形辨伪
每一类青铜器,随着时代的不同,都有它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如鼎是青铜器中的大类,自商代二里冈期到汉代,流行的时间最长,但每个时代鼎的形状都有不同的特点 。全面掌握时代各类器的形制特点,是青铜器鉴别知识的基础 。伪器可以分为直接铸造和拼凑改造两类 。直接铸造的又可分为两种情形 。之一种情形是铸造的伪器,它的器形和铭文均有所本,尽管模仿得并不准确,但也有一定水平 。第二种则是毫无根据的杂拼,意在作奇,稀见为贵 。直接铸造的伪器,有的器形或铭文只有部分有所本,部分故意改了样 。如器形有所本,但是却铸上了杜撰的铭文,或者铭文有所本,却铸在毫不相干的器上 。拼凑改造的作伪,是水平很低的作伪,如果不仔细观察,也有上当的可能 。这类作伪大多是在睦的器物上作部分改造,使人产生新奇感,从而可以获得厚利 。
3.铭文辨伪
宋代以来,金石在一切文物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金石家的研究重点是文字,当作历史文献对待的青铜器铭文,往往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那时收藏家们对青铜器的搜集,往往偏重在铭文方面,晚清是铭文作伪的主要时期 。商周时代青铜器铭文的铸造,是另做一块铭文范,嵌入主体内范中 。有的铭文嵌得很平整,周围没有明显的痕迹 。也有嵌得较低粗糙,突出器的表面,如秦公簋、蕞器组的铭文皆是如此 。商周时代在铸造长篇铭文时,有的还要划好线条或打好格子,所以一般铭文横行直行都比较规整,而从事在陶范上刻铭文的技工,技术很高超,书写也很流利 。
由于范土的铭文是阳线条,因此铭文范上阳文在刻完后,乘湿嵌入主体范中,字口厚度要避免与外范接触而需修正,可能要微作接捺,与主体范修正,这样阳文字的上口就大,而铸成的铭文往往有字口小底部大的感觉 。这必须精细的观察才能发现 。同时在字口内具有磨砂玻璃那样均匀的无光感,字体笔画的转折处,呈非常自然的圆势 。当然,这只是在一部分商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是如此 。而后刻的铭文,有的是有所本,字体比较拘谨、呆板,字口内有或隐或显的刀凿痕 。而用翻砂法铸造的青铜器,泥料颗粒比较粗,铭文笔画的表面与细腻的范土铸造不同 。
4.青铜器声味辨伪
商周铜器多为铜墙铁壁锡铅合金,以手敲击,则发声清脆,由于在土中埋了几千年,有一股土气味,新出土的铜器土气味更浓烈 。而宋以后的伪器多为黄铜,又未氧化或氧化时间较短,以手敲击,声音细长混浊,也无土香味,却有汗腥味,这是由于作伪者多用化学药品,如酸盐硇砂等作假地子或假锈,虽经多年埋藏,仍有一股酸气味 。有的用石膏 *** 或修补的伪器,质地轻,颜色白,用手敲击,其声嘶哑 。这些只是一般规律,因铜器的合金成分、埋藏时间长短、地区、土质等不同,轻重声音有所区别 。
5.青铜器铜质辨伪
战国以前的铜器,皆为铜锡铅合金的青铜器 。锡的成份越大,铜质的灰 *** 泽越浅淡 。商至战国的铜器铜质纯净,极少有沙粒 。宋仿铜器,合金成分为铜、锡、铅和少量的锌,铜色为黄中泛红 。明清伪器含锡成分很少,而铅锌成分增多,铜色皆发黄,但明代伪器色为黄中泛白,清代伪器色却是黄中透黄 。因此,鉴定铜质的真伪,还要看、足、口沿、底部露铜的质色 。
三、青铜器的断代
唐代以前的铜器习惯上称为古代青铜器,其历史既久,发展变化也很大 。从商代至唐代,各个时期的铜器在铸造工艺、花纹、铭文上各有特色 。如商代青铜器的花纹,多为平纹、二层花纹、三层花纹的;图案则是被夸张与改造过的各种动物形象,如四条腿的动物,在有的铜器图案中被改为两条腿,有的动物羽毛被代之以篆形纹等 。平纹铜器的饕餮纹,在形象之间多以回纹填空,大空间填上大方空细回纹,小空间填上小方空细回纹,微小空间填上小点方细回纹或小长方空细回纹 。二层花纹的纹饰多是窄而凸,常为夔龙纹,空间填上细回纹 。三层花纹的纹饰在器物上凸起,旁边凹下去的空间填上细回纹,这是三层花纹的特点 。三层花纹的铜器,多有起脊的,如商方鼎,四面是饕餮纹,口下夔纹,鼎腹中饕餮面纹,中间起脊,四角起脊,脊上有豁口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