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图片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惊蛰节气即将到来,此时各地气候都会发生变化,而关于惊蛰节气的习俗,每个地方也都不一样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惊蛰节气的特点
1、气温回升快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期间,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回温,而且是雨水增多 。但这一时节,气温起伏较大,气候变化多端,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保暖 。
2、病虫多发
“春雷响,万物长”,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农民在春耕的时候,还要做好春季作物管理 。因为温暖的气候条件,容易引起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所以要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 。
3、雷响不断
惊蛰前后,大地回春,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民间谚语云:雷打惊蛰前,二月雨淋淋;雷打惊蛰后,旱天到春后 。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次春雷在惊蛰之日,则会认为当年风调雨顺 。如果初雷在惊蛰之前鸣响,则预示着当年的雨水较多,可能会发生“春季连阴雨”的情况 。

惊蛰节气的风俗
1.祭祀白虎
老百姓当中有传说,这个白虎是是非口舌之神,在惊蛰节气这一天会出来觅食,谁要是不小心碰上这个怪物,那就只能自认倒霉,这一年当中,你会受到小人的诬陷,无论做什么都不顺利,为了避免灾祸,大家都会在惊蛰这一天祭祀白虎 。
2.打小人
惊蛰节气这一天,平地一声雷,春回大地万物苏醒,老鼠苍蝇等等全部苏醒了,开始四处乱窜寻找食物,所以人们就会在惊蛰这一天,用艾草来熏家中的每个角落,以驱赶这些蛇虫鼠蚁,时间长了,蛇虫鼠蚁就被看不惯的人或者小人代替了,自然就有了“打小人”这一习俗 。
3.吃梨
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有惊蛰这一天吃梨的习惯,寓意远离害虫 。春天气候比较干燥,吃梨可以生津止渴,滋阴清热,对于口舌干燥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
4.爆炒黄豆

在一些地区,有惊蛰这一天爆炒黄豆的习俗,先将黄豆用盐水浸泡,然后捞出来沥干水分,放在锅中爆炒,黄豆在锅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像是害虫在锅里受煎熬时蹦跳的声音,寓意消灭害虫 。
5.炒玉米
在广西的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惊蛰这一天吃炒玉米的习惯,其实人们把玉米当成 害虫,吃玉米就是吃害虫,寓意消灭害虫 。
6.喝醪酒
其实醪酒就是糯米酒,醪酒营养非常的丰富,脾胃虚弱者多喝有助于提气补虚,可以补肺的虚寒,也可以美容养颜,经常喝对人皮肤好 。人们还习惯于吃鸡蛋煎饼 拌上芥末汁,来祛除体内多余的寒气 。
7.吃龙须面
在部分地区,有惊蛰吃龙须面的习俗,烙饼上要有龙鳞的图案,包的饺子上要有龙 牙 。因为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自古以来就被赋予神圣的光环,人们这样做,也是 为了寓意今年风调雨顺吉祥平安 。
8.祭祀雷神
部分地区会有惊蛰这一天祭祀雷神的习俗,惊蛰一声雷,唤醒万物,人们祭祀雷 神,也是希望雷神能够唤醒万物,让人间处处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
惊蛰吃什么养生
1、梨子

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 。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春回大地,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 。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 。
2、蛋
除了吃梨,民间还有惊蛰吃蛋的说法,据说是因为惊蛰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只有以蛋喂食,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 。而经过演变,当初喂给白虎的鸡蛋,如今变成了喂给人们自己了 。但是需注意的是,每星期不宜吃超过三只蛋黄,蛋白则不在此限,而且每天不应摄取超过300毫克胆固醇 。原来蛋白不含脂肪,也不含胆固醇,是接近纯蛋白质的食物,所以蛋白的摄取量不像蛋黄般受限制 。
3、菠菜
惊蛰节气后,阳气生发容易导致肝火旺盛,中医有“春宜养肝”之说 。有人说,菠菜是最适宜养肝的绿色蔬菜 。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等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头痛目眩和贫血等有较佳的辅助疗效 。不过,菠菜应先用沸水焯后再烹调 。
4、枸杞
杞子性平味甘,功能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助阳、补虚劳、强筋骨,是滋补性强壮药,为广东民间煲汤的常用药材,如《食疗本草》说它“坚筋耐老”,“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 。肝炎患者服用枸杞粥,则有保肝护肝、促使肝细胞再生的良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