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的来历和传说 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 。《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由《诗经·郑风·溱洧》的描写可以看到,春秋时期郑国的祓禊活动最为典型:每到三月上巳日这天,郑国男女倾城而出,来到溱水、洧水之滨,手执兰草洗濯身体,祓除不祥 。

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 。另外,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正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 。

魏晋时代,上巳节逐渐演化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称曲水宴)的节日,并由此而派生出上巳节的另外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 。魏明帝曾专门建了一个流杯亭,东晋海西公也在建康钟山立流杯曲水 。
【三月三的来历和传说 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要算王羲之与其友在会稽举行兰亭之会了,大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 。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了书文俱佳、举世闻名、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

宋朝以后,三月上巳风俗渐渐衰微,但一些习俗仍在流传 。明初时,朱元璋皇帝为示太平盛世、与民同乐,三月三携大臣们一道春游,这天“金陵城扶老携幼,全家出动;牛首山彩幄翠帐,人流如潮” 。

民国时期,中国各地还留有三月三消灾除凶的风俗,如北京一带“三月三日,病创者多以长流水洗之”、江苏吴中地区“(三月)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妇女小孩,头插荠菜花,俗谓可免一岁头晕之灾 。在河南等地还流传有这样的说法,荠菜煮茶和鸡蛋一起吃,可以治疗头疼病 。

时至今日,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从云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举行的泼水节活动中,依稀还可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 。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这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

农历三月三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 。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 。现代学者乌丙安认为该节日的原初意义是“古人春季驱邪祛瘟的卫生保健古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