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惊蛰的来历及气候特点

惊蛰节气临来,气温比之前的立春和雨水节气都要高许些,但是天气仍旧不稳定,乍暖还寒有种倒春寒的感觉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4节气惊蛰的来历及气候特点,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
惊蛰的由来
【24节气惊蛰的来历及气候特点】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今年3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蛰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 。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 。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 。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 。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 。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 。“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
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 。
惊蛰的气候特点

每年的三月初就到了惊蛰节气,惊蛰节气的到来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在惊蛰节气之前,气候还是比较寒冷的,动物躲在土中冬眠,不吃不喝,称为“蛰” 。到了三月初,天上的春雷惊醒了蛰伏的动物,称为“惊” 。所以说,每逢惊蛰时节,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春雷滚滚,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播种的季节 。
老话说得好,春雷响,万物生 。惊蛰时节最明显的气候特征就是,气温回升迅速,雨水明显增多,农忙时节真正开始了 。在惊蛰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在13℃左右,跟雨水节气相比,升高了3℃以上 。
惊蛰这个节气不仅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同时日照的时长也有明显的增加,大家都会感叹这是“好春光” 。不过惊蛰节气前后,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是特别稳定,气温波动还是比较大的 。大家千万不要急于脱去厚重的衣物,还是再“捂”几天的 。
所谓的“惊蛰”也就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开始有了春雷 。此时,万物复苏,小麦孕穗,油菜花开,春暖花开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
惊蛰将至,江南大部分地区已经是垂柳鹅黄、芳草泛绿,赏花时节到了,大家可以踏青郊游去了 。不过,惊蛰前后,春寒乍暖,我们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谨防出现“低温阴雨”的天气 。对于农民朋友来说,这样的天气影响播种和育秧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这样的天气容易让人感到身体不适,甚至是生病 。
在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惊蛰前后还特别容易出现沙尘天气,西北地区还会出现沙尘暴 。所以说,大家在出门前一定要做好防尘的'工作,记得戴口罩和帽子,同时也要做好肌肤的补水工作 。
惊蛰节气有哪些习俗
祭拜雷公

过去老家不少村子里都有铜器社,到了惊蛰这天,自发组织起来的农人们敲锣打鼓,热火朝天打铜器,震耳欲聋的擂鼓声与轰隆隆的雷声颇有几分相似,故而这些乡间的娱乐活动也被农人们视作是祭拜雷公 。
惊蛰日里话雷公,自然少不了电母的话题,正所谓夫唱妇随 。在民间,电母又称金光圣母、闪电娘娘,在传说故事中是雷公的妻子,主管闪电 。据学者考证,电母来源于民间的雷神信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