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米糠油事件污染物是什么,米糠油事件的原因?( 三 )


人畜吃下多氯联苯后,被吸收的部分多蓄积在多脂肪的组织中,所以肝脏中的含量较高 。多氯联苯可引起皮肤损害和肝脏损害等中毒症状 。在全身中毒时,则表现嗜睡,全身无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痛,黄疸,肝肿大等 。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而致肝昏迷和肝肾综合症,甚至死亡 。
流行病学组调查患者的发病时间、年龄、性别及地理分布特征,对患者共同食用的食油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所有患者使用的食用米糠油均系Kamei仓库公司制油部2月5日至6日出厂的产品,而在食用该产品的266人中有170人患病,于是分析组不到一个月就阐明了米糠油中的病因物质是多氯联苯 。在患者的分泌物、指甲、毛发及皮下脂肪等样品中都发现PCB,证实了PCB来自用作热载体的KC—400 。
经跟踪调查,发现九州大牟田市一家粮食加工公司食用油工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在脱臭过程中使用多氯联苯液体作载热体 。因生产管理不善,使多氯联苯混进米糠油中 。于是,随着这种有毒的米糠油销售各地,造成人的中毒生病或死亡 。生产米糠油的副产品——黑油作家禽饲料售出,也使大量家禽死亡 。
在米糠油事件调查中,采用了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法中的病例对照调查法,即随机选出与米糠油事件受害者性别、年龄条件一致、住在同处的未患病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组和对照组食用油脂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食用天然黄油、人造黄油、猪油的患病家庭和对照组家庭的百分比没有差别,食用菜籽油或其他食用油的对照组比患者组多,食用米糠油的患者组则比对照组多得多 。通过环境流行病学的回顾性调查,终于查明在米糠油生产过程中的多氯联苯污染是米糠油事件发病的主因 。
早在1966年,美国就受到多氯联苯的污染,在一些报刊上展开议论,并有人警告说,这种污染已扩及到人们吃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没有引起日本当局和食品工业企业的重视,而且还认为多氯联苯对日本来说没有构成威胁 。令人悲哀的是只经过两年,多氯联苯中毒就使日本遭遇到一场新的灾难,所以日本的米糠油事件又称“多氯联苯污染事件” 。市场需求
按照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我国2009 年食用油的消费量达到2,618 万吨,较2008 年增长了6.2%,2009 年人均消费量为19.1 千克 。2009年美国人均食用油的消费量为37.5 千克 。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相比,我国食用油消费市场仍然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2006 年全球对精制米糠油需求缺口高达45 万吨 。国际市场一级稻米油售价3,000-3,500 美元/吨,稻米毛油售价500 美元/吨 。美国市场米糠油的零售价达2.65-3.0 美元/公斤,远远超过大豆油、花生油等传统食用油的售价 。在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米糠油也很受消费者青睐,其售价远远超过其他植物油 。稻米生产大国泰国有40%以上的米糠用来制取米糠油,作为烹调用油 。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2009 年我国累计食用油进口量为816 万吨,比2008 年的753 万吨增长8.4% 。随着我国食用油消费量的增长,未来我国食用油进口依赖将更为严重 。因此,大力发展以米糠油为代表的小宗油品,成为解决我国粮油供求缺口的对策之一 。据估计,我国水稻总产量约2 亿吨,米糠的产量占7%,米糠的出油率约15%,按此粗算,如完全利用可产200 多万吨米糠油,约等于我国第二大油料花生的产油量,也相当于1,200 多万吨大豆的含油量,可有效缓解食用油供求失衡的压力。
随着我国稻米精深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油类产品的营养保健作用的重视,米糠油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其市场潜力将逐步释放,具备一定产能规模的企业可凭借技术优势迅速获取较大市场份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