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 , 表达了作者月夜登临的情趣 。最后写梦见道士化鹤 , 纯属幻境幻觉 , 空灵奇幻 , 迷离恍惚 , 从中表现了作者内心怅然若失的苦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后赤壁赋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后赤壁赋》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 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 , 流畅地翻译全文 。
【后赤壁赋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总结归纳法;比较法 , 通过前后两赋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 并与《赤壁赋》比较 , 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
【教学重点】

归纳积累文言知识;与《赤壁赋》比较讲解 , 通过抓关键字句加深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认识 。
【教学难点】
苏轼儒、佛、道思想在两赋中的反映。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时年45岁的苏东坡所写的赤壁二赋在我国文学史上传为美谈 。文天祥《读赤壁赋》云:“昔年仙子谪黄州 , 赤壁矶头河漫游 。”王世贞《前赤壁二首》“赋是双珠可夜明 。”看来只有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苏轼当年的所思所想 。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苏轼在 《赤壁赋》中的未尽之意 。
二、走近作者 , 说说你对苏轼的认识 。

苏轼:与黄庭坚(诗)合称“苏黄” , 与辛弃疾(词)合称“苏辛” , 与欧阳修 (散文)合称“欧苏” , 与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 , 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 , 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 , 早年便“学通经史 , 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 , 年方21岁 , 嘉祐六年 , 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 , 由此 , 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 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 ,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 , 政治上失意彷徨 , 精神上孤独苦闷 。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 , 自号“东坡居士” , 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等到宋哲宗即位 , 新党失势 , 旧党执政 , 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好处 , 并在实际中实施 , 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 , 他又挺身而出主张对新法“参用所长” , 因而被诬为“王安石第二” , 受到排挤 。及至哲宗亲政后 , 新党再度上台 , 又以诗人曾依附旧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至岭南惠州 , 再贬至海南儋州 。公元1100年 , 徽宗即位 , 苏轼终于遇赦北归 , 次年7月客死常州 。去世前两个月 , 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本 , 身如不系之舟 , 问余平生功业 , 黄州惠州儋州” , 颇有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空漠之意和苍凉之感 。
三、写作背景介绍
元丰三年(1079年) , 苏轼因 “乌台诗案” , 被捕入狱 。出狱后 ,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为排遣内心郁闷 , 他泛舟赤壁 , 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个月后 , 重游赤壁 , 写下了《后赤壁赋》 。
四、温故知新 , 熟悉课文 。
1、高一时我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 ,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 文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 由此又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叹?
明确:该文描绘了月夜的美好景色 , 清风、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观 , 有这些景观联想到曾经在赤壁出现过的曹操、周瑜等英雄人物 , 由衷感慨“而今安在” , 揭示了人生短促而无常之悲 , 自己与英雄相比更显渺小 , 从而感叹“哀吾生之须臾 , 羡长江之无穷” 。(文中有“清风徐来 , 水波不兴”、“白露横江 , 水光接天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羽化而登仙”这些美景 。也有“哀吾生之须臾 , 羡长江之无穷”的感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