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浙江鄞州区属于哪个市的

鄞州区属于浙江省宁波市 。
鄞州区,浙江省宁波市市辖区,是其核心城区之一 。位于长三角南翼,浙江省东部、宁波市中部沿海,西靠海曙区,北依江北区、镇海区,东北临北仑区,南接奉化区,东南与象山县隔象山港相望 。截至2021年查询,鄞州区下辖10个镇、15个街道办事处、204个行政村、179个社区、8个城镇居委会,区域总面积为814.2平方公里(以上数据包含东钱湖镇、高新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鄞州区常住人口1609555人 。
鄞州区历史悠久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境内就有原始人类居住 。1973年冬在蜃蛟乡三联村卢家桥发现的原始公社遗址,已有5000年的历史,其文化年代相当于河姆渡文化第二层 。约在原始社会末期,至迟在夏朝初,“鄞”已成为确定的地名 。
鄞州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部沿海,是计划单列市宁波市的核心城区 。东北面紧邻北仑、镇海,东南面与象山、奉化连接,西面与海曙、江北隔江对望,区内资源禀赋丰富、空间形态多样,既有繁华城区、又有美丽乡村,既有江河湖海、又有山林田园 。

鄞州区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浙江鄞州区属于哪个市的

文章插图
历史沿革
鄞县,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在传说中的尧舜时代,鄞县这块地方早已有原始人类生活着了 。不过,那时鄞地还没定名,《太平寰宇记》把那时的鄞地笼统地称为“古舜后,为余姚之墟” 。而古地理书《禹贡》则把浙东一带称为“扬州之域” 。(中国古称“九州”,扬州为九州之一 。)
“鄞”这个地名起源于夏朝,根据古籍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在夏朝初期,今鄞县地有一个原始部落叫“堇子国”,这里有一座山叫堇山,堇山的泥土呈赤褐色,故亦称赤堇山 。因此,“堇”是以山名作地名的 。现在的鄞县东乡,仍有赤堇山这座山,在阿育王寺北面 。附近地名也叫赤堇(乡) 。堇地后来人口多了,故在作地名时在堇旁加个“邑”字,邑是人口聚居点的意思 。这就是“鄞”这个地名的由来 。
另有一种说法是堇山是由于山上产一种叫“堇”的野菜而取名的 。据说堇菜即紫花地丁,或称地丁草,是一味中草药,有清热解毒作用 。因此以野菜名“堇”作为山名,又以山名作地名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错就错在把“堇”、“堇”两字混为一个了 。
而据李思聪《洞渊集》和元朝时危素的说法,“鄞”这个地名又有另一出处,但这种说法又明显地表示了荒诞和可笑 。据说秦始皇时候有一大臣名王鄞,秦始皇命王鄞移山填东海,神鬼都遭役使,神鬼不堪其苦:纷纷躲入今四明山一带,故山名为鬼藏山,这一带地方以王鄞之名而命名,叫“鄞”地 。但这种说法太虚渺,鬼神劳役,驱山塞海,几乎都是神话,不能视作历史 。况且秦时有王鄞之人是否也不得而知,鬼藏山又未见实有其山 。但这个怪诞的传说民间却流传了很长时间,并且以讹传讹,再把鄞武作为王翦 。王翦是历史人物,秦国大将 。到明朝末年,四明山一带山中许多神祠都有祭祀王翦的,这是神话讹传作历史 。因此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黄宗羲在他的地志著作《四明山志》中考证说,所谓“鄞”这个地名起源于秦时王鄞之说,“当是异说” 。事实确是如此,远在秦之前,“鄞”地早已定名了,这在先秦古籍中广泛有载 。
《国语·越语》载:“勾践之地,东至于鄞 。”《清类天文分野之书》说:“吴败越于夫椒越,及吴平,更封勾践东至于鄞 。”原来春秋时,今鄞县这一带地方属越国的鄞、句章二邑 。《史记·吴世家》又说:越王勾践迁吴王夫差于东 。”韦昭注:“雨东即句章东海口外州也 。”《左传·哀公二十二年》:“请使吴王居雨东”,《国语·越语》:请达王雨、句(章)东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鄞地的区域在春秋时已很明确了,当时鄞地很大,包括今以宁波为中心的数个县境 。战国时,鄞地属楚国,从中原来说,鄞地属“东夷之域” 。
说到这里,有必要再谈谈“雨”字 。鄞地有一条江叫雨江,今宁波也简称雨 。从上文所引,鄞、雨两个地名从春秋开始已同时并存,它们都指同一个地域,一般来说,鄞即雨:雨即鄞,两字互用,这种情况在先秦古籍中很普遍 。考雨字含义,雨就是大钟,大钟就是庸,或加金字旁成铺,雨字的形状,不也就是今天我们在寺院里看到的大钟一样吗?雨这个地名源于甬江,而雨江名称又来源于甬山 。考甬山位置,就是今天鄞县奉化交界处的江口塔山,山南为奉化,山北为鄞县 。江口塔山形状如覆钟,故古名为雨山,从而又引伸出雨江和雨地,所以“雨”最初是山名,后来是江名,最后成地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