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半球分界线就是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什么

南北分界线,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 。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 。但秦岭正式的
南北分界线,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 。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 。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

南北半球分界线就是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什么

文章插图
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
从气候特点看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 。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 。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
农业及风俗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 。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 。一年两熟或三熟 。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
南方注重建设河网排蓄洪水,进行水土保持,暴雨不会淹,一百天不下雨不会干旱的旱涝保收农业,所以农业单位产量高,工农业生产都能够得到保障,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 。
北方没有给水留出空间,容易发生自然灾害,暴雨容易淹,不下雨容易干旱,对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造成了不稳定 。
形成原因
由于没有注重水土保持,没有给水流出空间,所以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和干旱和土地荒漠化,致使农业平均产量低,供水困难,经济不能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从北方转向南方的转折点 。中原地区不再富饶
历史意义
以水土保持为目的的水利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自古就有尧舜禹治水的传说,宋金战争以后,南宋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宋保持着传统,金国推行了改革,改旱涝保收农田为连片的旱地,以马代船,这次改革导致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不稳定,是南富北穷的转折点 。
常人的误解
旱改水的目的是为了水土保持,给水留出空间,增强洪水蓄排能力,并不是为了长水稻;旱改水可以使农业增产,工农业生产有保障,还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因为洪水也是一种资源 。
旱涝保收的方式是建立水库,深挖河道,建设成河网,蓄水量越大,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越强,北方城市除了北京、天津,对河网建设的意识不强 。
地理意义
秦岭
南北半球分界线就是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什么

文章插图
南北分界线示意图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 。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 。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 。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 。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 。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 。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省郧县 。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 。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