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原文和翻译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全文( 二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
名家点评:
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今语例袭陈言,但能转移耳 。世称秦词“愁如海”为新奇,不知李国主已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以“江”为“海”尔 。
宋代王楙《野客丛书》:《后山诗话》载王平甫子游谓秦少游“愁如海”之句,出于江南李后主之意;又有所自 。乐天诗曰:“欲识愁多少,高于艳濒堆 。”刘禹锡诗曰:“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愁” 。得非祖此乎?则知好处前人皆已道过,后人但翻而用之耳 。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洪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春愁一倍多”是也 。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 。贺方回云:“试问闲愁知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
宋代陈郁《藏一话腴》:太白云:“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江南后主曰:“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略加融点,已觉精彩 。至寇莱公则谓“愁情不断如春水”,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矣 。
宋代俞文豹《吹剑录》:诗有一联一字唤起一篇精神 。李颀诗:“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李后主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只一“又”字,宋元以来抄者无数,终不厌烦 。
明代董其昌《评注使读草堂诗馀》:山谷羡后主此词 。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尤为高妙 。”
清代尤侗《延露词序》:诗何以“馀”哉?“小楼昨夜”,《哀江头》之馀也 。
清代王士祯《花草蒙拾》:钟隐入汴后,“春花秋月”诸词,与“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一帖,同是千古情种,较长城公煞是可怜 。
清代沈雄《古今词话》:李后主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当以此阕为最 。
清代冯金伯《词苑萃编》:王介甫问黄鲁直,李后主词何句最佳 。
鲁直举“间君能有儿多愁,恰死一江春水向东流” 。
介甫以为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
介甫之言是矣 。顾以专论后主之词可耳,尚非词之至也 。
若总统诸家而求极致,于不食烟火;不落言诠,如女中之有国色,无事矜庄修饰,使当之者忽然自失,而未由仿佛其皎好,其惟太白“膜色人高楼,有人楼上愁”乎,惜乎今之才人、动而不静,往而不返,识此宗趣者盖寡 。
清代陈廷焯《云韶集》: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 。
清代王闿运《湘绮楼词选》:常语耳,以初见故佳,再学便滥矣 。朱颜本是山河,因归宋不敢言耳 。若直说山河改,反又浅也 。结亦恰到好处 。
清代谭献《词辨》卷二二:词(谓此阕及“风回小院”阕)终当以神品目之 。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亡国之音,何哀思之深耶!”传诵禁庭,不加悯而被祸,失国者不殉宗社而任人宰割,良足伤矣 。《后山诗话》谓秦少游词“飞红万点愁如海”,出于后主“一江春水”句,《野客丛书》又谓李白之“愁高滟澦堆”,刘禹锡之“水流无限似依愁”,为后主词所祖 。但以水喻愁,词家意所易到,屡见载籍,未必互相沿用 。就词而论,李、刘、秦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后主之“春江”九字,真伤心人语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