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的由来,家风家训的历史由来?( 二 )


不是男性独占 。《红楼梦》第三回中 , 贾宝玉问黛玉「妹妹尊名」 , 黛玉说了名字 。但宝玉问「表字如何」的时候 , 林黛玉说「无字」 。这是因为黛玉年龄未到十五岁 , 又没有婚配 , 就没有自己的「字」 。《礼记·内则》中说「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这是说女子的成人礼在十五岁 , 之后就可以嫁人了 。在这个时候 , 就有了自己的「字」 。所谓的「待字闺中」 , 就是来源于此 。
「字」可以是一个字 , 也可以是两个字 , 但以双字者居多 , 更长的少见 。比如屈原 , 名平字原 , 就是单字 。岳飞 , 名飞字鹏举 , 就是双字 。取字的方法有很多 , 但一定要与「名」有所关联 , 《颜氏家训·风操》有言「名以正体 , 字以表德」 , 正是此意 。可以取近义 , 也可以进行一些比喻延伸 , 甚至可以反义相对 , 方法多多 , 在此就不赘述了 。
三、别号
「别号」又称「别字」 , 简称「号」 。字数不限 , 王安石号「半山」 , 范蠡号「陶朱公」 , 苏轼号「东坡居士」 , 都可以 。有些时候以故乡、官职称呼别人 , 也是「别号」的一种 , 比如王维为「王右丞」 , 柳宗元为「柳河东」等等 。
帝王、士大夫有的「谥号」、「庙号」 , 也都是「别号」的一种 。例如 , 范仲淹的「范文正公」 , 「齐桓公」、「楚庄公」等等 。
一般来说 , 一个人可以有无数个「别号」 , 只要自己乐意 , 起多少都可以 , 自己随意掌握 。
四、传统用法
「名」是长辈来叫的 , 一切血缘长辈 , 都可以之呼「博闻」 。自称、卑称时 , 也可以用名字 。平辈之间 , 如果关系非常亲近 , 在私下也可以直接称名 。特别注意的是 , 在尊长之前 , 一切的自称都要用「名」 , 而不能用「字」或「号」 。《出师表》的第一句 , 就是「臣亮言」 , 所以如果给谦卑写信 , 只能用「晚辈博闻」如何如何开头 , 别的都是失礼 。
在与一般的同辈、晚辈的交往之中 , 对方必须称呼我的「字」 , 如果直接叫「名」 , 就是冒犯 。「直呼其名」、「指名道姓」一直都不是什么褒义词 , 就是从这里来的 。比如同学之间 , 都应该称呼「俊葵」 , 而不得直呼「博闻」 , 这是一种对对方的尊重 。而上司、领导与我对话的时候 , 虽然道义上讲是可以直接呼「名」 , 但一般也是以「字」相呼 , 表示客气与尊敬 。刘备称呼诸葛亮 , 也都是叫「军师」 , 如果直呼其名 , 必然是有情绪在里面 , 也是一种不尊重 。
至于「号」 , 就多在文人雅士之间相互使用 , 用来自称也非常方便 。现在还有不少朋友 , 习惯叫我「紫阁」 , 而不叫「博闻」 。这种情况 , 即便放在古代 , 也是十分恰当的 。
但是对于历史人物而言
 , 他最广为人知的称呼 , 可能是「名」 , 也可能是「字」 , 也可能是「号」 。估计是哪个顺口好记 , 就容易流传 。比如郑板桥本名郑燮 , 字克柔 , 号板桥道人 。板桥好记好认 , 说郑燮、郑克柔是谁 , 认知率就低了 。齐白石名纯芝 , 号白石山人 , 就以白石传世 。苏轼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现在也多叫苏东坡 , 还有东坡肘子流传 。诸如此类 , 不一而足 。
总而言之 , 「字」是古代知识分子之间最常用的称呼 , 而「名」、「号」的使用范围都比较狭窄 。这体现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 《柳南随笔》有言「古人敬其名 , 则未有不称字者」 , 此言得之 。
(有些朋友问我的字「俊葵」和名「博闻」有什么关系 , 正如「名以正体 , 字以表德」所说 , 都是描述人格品行的词语 。博闻取「博闻强记」 , 俊葵则取葵花的比喻义 , 诗句很多 , 举三例「倾阳一点丹心在 , 承得中天雨露多」、「黄花冷淡无人看 , 独自倾心向太阳」、「绛脸有情争向日 , 锦苞无语细含风」 。名说见识 , 字讲品格 , 先人的期许 , 大致如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