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端午节的习俗活动大全_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二 )


6、端午节贴五毒的由来
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 , 初五又是毒日 。有五毒 , 即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 。此月多灾多难 , 甚至生孩子都会夭折 , 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预防 , 包括以服药和宗教手段来避五毒之害 。为了对付五毒 , 在端午节要赐扇 , 小孩穿五毒裹肚 , 佩香囊 , 捕蛤蟆 , 贴端午符 , 沐浴兰汤等等 。天津已婚妇女要带领小孩到河边“躲午” , 并把身上佩戴的避邪物如布人、布狗等物丢入水中 , 取小布人代替受灾 , 俗称狗咬灾星 。
首先 , 佩戴避邪植物 。起初是插菖蒲、艾虎 。民间多自采自用 , 城里则有人沿街叫卖菖蒲、艾草 。后来增加了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 合称天中五端 , 可与五毒相克 。
其次 , 端午节卖五虎花 , 佩挂护身灵物 。这些饰物 , 又称香包 , 有些地区用雄黄酒在小孩额上画王字 , 取避邪之意 。有些地方还专门缝制五毒衣、五毒背心 , 让小孩子穿上护身 。此外 , 还有贴永安符 , 举行钟馗赛会 。有关民间防五毒剪纸也有不少 , 如倒灾葫芦、艾虎菖蒲剑葫芦、老虎镇五毒等 。
第三 , 游天坛风俗 。这主要流行于旧北京地区 。此外还举行石榴花会 。
>>>返回目录


端午节传说故事
一、纪念屈原
最广为流传的就是纪念屈原的故事 。屈原 , 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 , 富国强兵 , 力主联齐抗秦 , 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 , 屈原遭谗去职 , 被赶出都城 , 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 , 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 , 独具风貌 , 影响深远(因而 , 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 , 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 , 心如刀割 , 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 , 于五月初五 ,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 , 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 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
千百年来 ,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 , 已广泛深入人心 , 故人们“惜而哀之 , 世论其辞 , 以相传焉” , 因此 , 纪念屈原之说 , 影响最广最深 , 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 , 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 , 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
二、纪念伍子胥
这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 , 伍子胥也是楚国人 , 父兄均为楚王所杀 , 后来他投奔吴国 , 屡立战功 , 却被谗言陷害,含冤自刎而死 。吴王夫差令人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江中 。人们把端午节亦称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三、纪念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 , 父亲溺于江中 , 数日不见尸体 , 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 , 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 , 在五月五日遮天投江自杀 。没想到 , 五天后曹娥抱出父亲尸体浮出水面 , 世人惊奇 。之后曹娥所住之村镇即更名为曹娥镇 , 舜江被改为曹娥江 , 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 还有著名的《曹娥碑》一文作为佐证 , 五月初五就变成纪念曹娥的节日了 。
>>>返回目录

端午的饮食习俗
1、吃粽子
古往今来 , 中国各地端午节都吃粽子 ,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 , 璀璨纷呈 。既安全卫生 , 又减轻消化负担 。
2、吃“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 。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 。
3、吃茶蛋
江西南昌 , 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 。蛋有鸡蛋、鸭蛋、鹅蛋 。蛋壳涂上红色 , 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 , 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 , 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 , 平安无事 。
4、喝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 , 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 , 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 , 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 , 因此不建议内服;一般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 , 无纯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