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什么,高二生物组织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增大,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是增大还是不变?两道题一道说变大,一道说不变?

高二生物组织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增大 , 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是增大还是不变两道题一道说变大 , 一道说不变组织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增大 , 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不变 。原因:静息电位只与钾离子有关钠离子影响的是动作电位大小

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什么,高二生物组织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增大,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是增大还是不变?两道题一道说变大,一道说不变?

文章插图
静息电位减小是啥意思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 )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细胞膜的两侧,故亦称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我感觉这两个应该是一样的吧.
好像静息电位减小,膜去极化,离阈电位差值变小,容易兴奋
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什么,高二生物组织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增大,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是增大还是不变?两道题一道说变大,一道说不变?

文章插图
静息电位是外负内正还是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 是内负外正 。
原因:
神经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明显高于膜外 , 而钠离子的浓度比膜外低 。静息时 , 由于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 , 造成钾离子外流 , 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 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
1、首先是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 , 浓度差异大 。
2、静息时膜对离子通透性不同 。(对K离子有通透性 , K离子通道开放 , k离子外流 , 对阴离子不通透 , 阴离子聚集在内侧 , 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 , k离子聚集在膜外侧 。)
3、K离子外流(k离子外流 , 造成内外浓度差 , 增大阻碍k离子外流) 。
4、最后是k离子外流达到一个平衡电位 , 即静息电位 。
心理学中什么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就是指在安静未受刺激状态下 , 个体的生物电变化情况 , 即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而动作电位是指受到刺激以后的生物电变化情况 。临床上常常用这两种检测手段来判断大脑神经的运作情况 , 以诊断各种身体或心理状态 。
静息电位与兴奋电位的形成静息电位的形成:
动物细胞质膜对K+的通透性大于Na+是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 Cl-甚至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一般净电荷为负值)对静息电位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影响 。Na-K泵对维持静息电位的相对恒定起重要的作用 。
兴奋电位的形成:
兴奋电位的形成完全是由于离子的被动扩散 。然而 ,  在每个兴奋电位结束时 , 细胞质内的钠离子含量比静息时略高 , 钾离子含量比静息时略低 。
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的原因静息电位 动物细胞质膜对K+的通透性大于Na+是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Cl-甚至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一般净电荷为负值)对静息电位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影响 。Na-K泵对维持静息电位的相对恒定起重要的作用 。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形成完全是由于离子的被动扩散 。然而, 在每个动作电位结束时,细胞质内的钠离子含量比静息时略高,钾离子含量比静息时略低 。连续不停工作的钠-钾 。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的形成条件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膜两侧离子的不平衡分布 , 二是静息时膜对离子通透性的不同 。
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 , k+通道开放(Na+通道关闭) , 这时k+会从浓度高的膜内向浓度低的膜外运动 , 使膜外带正电 , 膜内带负电 。膜外正电的产生阻止了膜内k+的继续外流 , 使膜电位不再发生变化 , 此时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与兴奋性的关系 动作电位与兴奋性的内在联系动作电位与兴奋性变化的时间关系在峰电位期间细胞处于绝对不应期 , 此时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能引起新的动作电位产生 。这因为在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期 , 所有的钠通道均已打开 。
复极化早期 , 即下降支的大部分时间内 , 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 , 此时钠通道不可能再次被激活 。动作电位复极化后期和超极化期内 , 细胞处于相对不应期内 , 此时阈上刺激有可能引发动作电位 。
这是由于此时钠通道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关闭状态 , 可以接受刺激再次开放 。但因钾通道仍处在开放状态 , 钾外流可对抗钠内流引起的去极化 , 所以要求刺激强度必须比阈刺激更强才能使膜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 , 从而诱发动作电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