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的风采楼有什么历史故事吗


韶关的风采楼有什么历史故事吗

文章插图
1、风采楼位于韶关市区,西望武水,东临浈江,是明代宏治年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而建造 。余靖是一位历史文化名人,他提出了很多为政处事的方法,他在当时还出使契丹,平复了战乱,百姓们感激于心,于是这个风采楼便为了纪念他而建,历经了多个朝代保留了下来,是韶关的城市文化底蕴的代表 。
2、风采一词是来自于宋襄赞美余靖的诗句:“必有谋猷俾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 。宋襄是借用“风采”一词比喻余靖的学识和品格,因余靖有“更加风采动朝端”之誉,故名风采楼 。
3、风采楼三个字为明代学者陈白沙所书,书写地非常潇洒俊逸,饱涵气度和气质,寓意着好风采好光景 。
风采楼位于韶关市浈江区风采路邮政大厦旁,西望武水,东临浈江,是明代宏治年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而建,屡经重修 。因余靖有“更加丰采动朝端”之誉,故名丰采楼 。明代学者陈白沙所书“风采楼”墨迹柔韧苍劲、潇洒俊逸,镌刻成石匾高挂门楼 。风采楼高约22米,楼体重檐碧瓦,顶为三重飞檐翘角,正中有华饰小圆顶 。整座建筑物雄伟独特,气势轩昂,是韶关市的标记建筑 。
风采楼坐落在广东省韶关市区风采路,是明代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韶关藉北宋名臣余靖而建的,屡经重修 。风采一词是来自于宋襄赞美余靖的诗句:“必有谋猷俾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 。”宋襄是借用“风采”一词比喻余靖的学识和品格 。“风采楼”三个字的题额,是明代书法家陈白沙茅笔字的存世珍品 。
风采楼与北京天安门、故宫为同时代同风格的建筑物,楼高22米,正方形,顶为三重飞檐翘角,正中有华饰小圆顶 。占地100多平方米,原是砖木结构,于1934年以水泥钢盘结构重建,保持原有建筑的一些特色 。风采楼东临浈江,西望武水,气势轩昂,建筑精巧,古色古香,被誉为韶关的标记 。
风采楼位于韶关市区,西望武水,东临浈江,是明代宏治年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而建,屡经重修 。因余靖有“更加丰采动朝端”之誉,故名丰采楼 。明代学者陈白沙所书“风采楼”墨迹柔韧苍劲、潇洒俊逸,镌刻成石匾高挂门楼 。风采楼整座建筑物雄伟独特,气势轩昂,是韶关市的标记建筑,现为韶关市博物馆 。
附:韶关 风采楼边有故事
在韶关,我终于毫无保留地抛弃了一直以来认为只有背包远走、把自己放逐于天高海阔才是旅行的幼稚——我开始明白,只要用心去发现,那些所谓的小地方其实有着最耐人寻味的美 。不用去法国的小镇,不用去英国的乡村,也不用去德国的城堡,国内的那一座座小城,就有如一个个表情丰富的世人,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终于造就了难以磨灭、让你唏嘘不已的性格 。
【韶关的风采楼有什么历史故事吗】走在这个粤北小城的马路上,我所能够做的只是慢慢去咀嚼这里发生的每一个故事 。一张照片,一个细节,细细体会,掺和着我们经历过和未经历过的、听说过或未听说过的事情 。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繁华,没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她好像一位养在深闺的少女,只有慧眼的人才能读懂她 。
古城地标风采楼
担负一个城市的地理标志,其中使命大概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还必须要象征这个地方的性格和文化 。它见证了城市的故事,成就了一段历史典故 。我想,风采楼就是韶关的地标 。
风采楼为纪念宋代名臣余靖而建,他是韶关历史上杰出人士的代表,曾与欧阳修等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之一,而“风采”这个词就是来自宋襄赞美余靖的诗句:“必有谋猷俾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 。”
在韶关市区,风采楼是唯一的古物,由于现代建筑的规则与宏大,如今风采大厦下的风采楼就更显得格外古雅,那是一种从历史中走出的玲珑美感,当风采楼在过去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而这种风采似乎又在预示在明天的经久不衰 。它是古城的一个象征,至今仍有不少商家以“风采”作为字号、商标 。
在离风采楼大约两个街口的地方有一条小巷称为余相巷,听当地人说这就是余靖祖居,幽深小巷平淡无奇,而现住在余相巷的大多数已经是一般平常老百姓,只有里面的余靖纪念馆才提醒你这里是个值得纪念的地方 。
今日繁华风度路
如今韶关最繁华的一条路叫做风度路,这条“风度路步行街”似乎已经很难与唐朝的历史牵扯在一起,但是它的的确确就是为了纪念唐朝明相张九龄而命名的 。翻开这里的乡土历史教材《韶关历史》,开篇就能见到张九龄的名字,他曾经向唐明皇呈奏,陈述历代帝皇兴衰教训,但是唐明皇只陶醉于开元盛世,对忠言听不入耳 。十五年后发生安史之乱,平乱之后,明皇终于后悔当年不听张九龄谏奏,自此之后,唐明皇任用官员必问:“其风度如张九龄卿否?”“风度路”也因此而得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