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一月后,这支“只有一个人”的救援队讲述在叙经历:当地汽油短缺,停电也是个难题


地震一月后,这支“只有一个人”的救援队讲述在叙经历:当地汽油短缺,停电也是个难题

文章插图
2月6日发生在土耳其的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土耳其和叙利亚遇难人数已升至5万多人 。距离地震发生已有整整一月,来自全球各地的救援队已陆续离开灾区 。
2月13日,来自四川的战术救援教官张健豪携带专业救援设备,只身一人前往叙利亚为当地人提供医疗服务 。据悉,张健豪代表的是四川天府新区急务救援队,虽然只身一人前往,但在他背后有一整座医院作为支持 。
在叙半个多月,他都经历了些什么?近日,张健豪接受了红星新闻的专访 。
地震一月后,这支“只有一个人”的救援队讲述在叙经历:当地汽油短缺,停电也是个难题

文章插图


↑张教官从成都出发时拍摄的照片
只身一人前往灾区
远程会诊救治伤员
张健豪今年32岁,持有国际救援执照和国际救援教练执照,曾多次前往国外参与救援 。他是四川天府新区急务救援队的创始人,外界常称其为“张教官” 。据悉,该机构叙利亚分部的成员也在当地对他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
“我带了两套专业救援医疗设备,包括远程会诊设备和3D扫描装备 。抵达后,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医疗组支持了本次救援任务 。”张教官称,硬件到位、叙利亚有对接人员,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救援经验,“一人前往叙利亚足矣” 。
张教官称,自己的医疗救援工作主要聚焦两方面,一是解决伤员的疑难杂症,二是为有需要的人定制假肢 。“我抵达后,就会拿出设备,对伤员进行扫描,记录下数据传给后方的专家 。如果问题严重,专家会进行远程会诊 。”
使用携带的远程会诊设备,张教官在前端,可用移动端装备探查病人状况,而终端装备则设置在成都的医院 。该设备不仅能实时传递现场影像,还能实现前后方联动 。后方医生在屏幕上某个位置画个圈,前端救援队员通过AR头盔也能实时看到,就像医生在救援队员身边一样 。
地震一月后,这支“只有一个人”的救援队讲述在叙经历:当地汽油短缺,停电也是个难题

文章插图


↑张教官为灾民提供医疗救援
灾后的叙利亚,总让张教官感叹,自己学的还不够多,想学更多,就能帮助更多的人 。
“印象特别深的是,我去给一个小孩看病,他家完全被毁,全家人都遇难了,但这个小孩并不知情,以为父母还在治疗 。这个小孩的肩膀受伤了,需要吃神经类药物,还要加上一些物理按摩 。”提到这心酸的一幕时,张教官称,自己当时的想法就是,回国后一定要学一下基本的针灸,尽量提供更多帮助 。
远程会诊时,张教官从成都第七人民医院的专家处得知,物理按摩治疗比较缓慢,针灸疗法见效更快 。
汽油短缺、通讯不畅
一路“披荆斩棘”

在叙利亚开展医疗救援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张教官一路上可谓“披荆斩棘” 。据他称,第一大难题就是汽油短缺 。“我们一行有两辆车,这边汽油实行的是配给制,每辆车每天只能领一升汽油 。要开长途的话,就只能在各种地方去凑汽油,非常麻烦 。”
第二大难题是停电,“远程会诊需要连接用电的医疗设备 。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每天来4个小时的电,停4个小时的电,然后再来2个小时的电,再停4个小时的电,一直是这样 。”因此,他们一行人只能用车辆作为电源储备 。
第三大“拦路虎”是网络问题 。“国内没有5G也有4G,信号覆盖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在这里,就算是首都的市中心,4G信号都不稳定,开视频很卡 。给灾区发语音时,信号直接变成了2G或者3G,发十几秒的语音可能要用一分钟 。”张教官表示,后来他只能通过卫星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流量非常贵 。“这次光流量费,我就用了接近20万人民币 。”
地震一月后,这支“只有一个人”的救援队讲述在叙经历:当地汽油短缺,停电也是个难题

文章插图


↑张教官为灾民提供医疗救援
另外,由于偶尔会穿过战区,张教官一行的人身安全也是重要的问题 。“我们装备多,开的车又像公务车,十分显眼 。我当地的助手是一个指挥官,有10年的战斗经验,所以他知道什么东西能保护我们 。”张教官称,看到这位助手突然拿出中国的五星红旗时,他十分感动 。“他把中国国旗小心翼翼地铺到了后备箱的装备上,可以看出来他对咱们国家、咱们中国人的热爱之深 。”
出租车司机为表感谢
舍去自己的薪水
张教官向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介绍称,知道他此行是为了进行灾民提供医疗救援,当地官员向他表达了真挚的感谢,“叙利亚卫生部部长还接见了我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