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的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优秀( 二 )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阿尔贝·加缪所写的小说,描述一个叫默而索的年轻人安葬母亲之后,一直到因为防卫过当致人死亡而被判为死刑的那段日子 。小说语言冷静又干脆,稍嫌单调的叙述揭示了默而索复杂的内心世界 。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是那么不凡,使得中间的有点枯寂有点冷淡的述说,顿时变得意味深长,平淡中现出深刻 。作者把《局外人》的主题概括为一句话:“在我们社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险 。”这种生存的荒诞感,人和社会的剥离的痛楚感,才使得小说有深沉的哲理 。事实,评论界把《局外人》标签为哲学小说 。
但我以为默而索似“局外人”但非“局外人”,他时时刻刻参与到这个世界当中,他一心想按自己的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 。之所以把母亲送进养老院,是由于自己和母亲无话可说,而养老院里有很多老人作伴,他“明白为什么她要在晚年又找了个‘未婚夫’,为什么她又玩起了‘重新再来’的游戏”,他以为“母亲已经离死亡那么近了,该是感到解脱了 。任何人,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哭她” 。所以,对默而索而言,真实情感与外在的表现并无关系,他虽伤心,但母亲的死并不会让他流泪 。对于老板的摊派巴黎,他并没有雄心大志,他知道“生活是无法改变的,什么样的生活都一样,我在这儿的生活并不使我不兴奋” 。女友的求婚,他以为“这无关紧要,假如她想,我们可以结婚” 。以上两点说明默而索对自己拥有的一切已满足,他不是一个对生活贪婪的索取者 。出于对邻居的帮助,他写信帮邻居对付其情人,杀死阿拉伯人是由于他当时产生了幻觉,他看见“刀锋闪闪发光,仿佛一把冷光四射的长剑刺中了我的头” 。在监狱里,他屡次拒尽接见神父,由于他不信上帝,是由于他“对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比他(上帝)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 。到离死前,他“体验到了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往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 。
加缪是这么说的:“这个世界是不合理的,这是人们可以明确说出的表述 。但是,荒诞是这一不合理性与人的心灵深处所呼唤的对理性的强烈要求的对立 。”听上去,他的这句解释特别的拗口和费解,其实,他理解的人生荒诞感,是人对世界的主观感受 。加缪认为,人在面对艰难而机械的现实生存的时候,每天都要按照一个节奏和生活模式来生存,必然要产生出这种荒诞感来:“我为什么要这么生活?我为什么不能以其它方式生活?可是,偏偏你就不能以其它方式生活,你还必须要以你现在的方式生活 。”于是,这就产生了荒诞感 。
《局外人》读后感篇4
加缪的《局外人》中的男主角,有点像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中的渡边君 。
那种对事情满不在乎的态度,那种一直在寻求事物背后的意义的态度 。

当事情突如其来的砸到了他们头上时,他们一开始都是没有很好的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放佛在事情所赋予的意义没有发现之前,事情只是事情 。
在《局外人》中,男主角在母亲死时,他不是立刻投入到一个角色扮演当中,似乎只要一偏离这个角色所设定的范围,就会被众人指责 。他是仔细的观察,思考,把握这件事情的意义 。
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似乎有一个很强大的心灵外壳,外部的难以进入到内心世界 。
在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中间,有一道关卡,只有经过了层层审核,外部世界的东西才能慢慢的渗透进去 。
而他对于一切事物的看法,从他对婚姻的看法中,就能感受出来 。
他不是一味的不加审判的去接受因袭继承而来的观念 。
可是,当他心中既没有这些被灌输进去的观念,又没有自己独创的观念时,他面对问题时,无法下手,只能用一句“随便”来对付 。
而在这点上,却被无数人所不理解 。
在这里,我不谈论法庭上的荒谬,这是如今司空见惯之物,也无需在这里引述跟累述了 。
最后,他在监狱中,思考了很久,终于,他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从一种抽象的感觉,转变成了一种实在的'情感 。
他希望死之前,有很多群众,这样他不会孤独 。
至于他为什么希望别人都恨他,是否是在表达他前文所提到的,他感受到了孤独 。
他希望哪怕是别人恨他,至少他不是一个局外人,他通过别人恨他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印记 。
他不再是一个局外人了,他通过别人的恨,与他发生了联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