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出自哪里,凝神内敛物我两忘出处?

凝神内敛物我两忘出处凝神出处:《庄子·达生》:“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
物我两忘是一个与诗学有关的古代美学概念,指创作时艺术家的主体与创作对象的客体浑然为一而兼忘的境界 。语见沈约《郊居赋》云:“惟至人之非己,固物我而兼忘 。”
宁神内敛,物我两忘这两个词语是用来形容艺术家与创作的作品达到一种精神沟通的修行境界 。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出自哪里,凝神内敛物我两忘出处?

文章插图
凝神静气的意思意思:是指使精神凝聚,使心气平和 。拼音:níng shén jìng qì 分词解释:“凝神”指精神集中 。如:凝神沉思 。“凝神”出处:战国庄子的《庄子·达生》:“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 译文: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例句:为了缓解紧张情绪,他让自己凝神静气,深呼吸了几下 。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出自哪里,凝神内敛物我两忘出处?

文章插图
佝偻丈人的故事概括孔子前往楚过去,行走在一座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粘知了,就象拣知了一样 。孔子问道:“您真行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 。五六月时用两个弹丸粘粘在棍子上粘知了,粘不到的就不多了;用三个,粘不到的就只有十分之一;用五个,那就象拣一样了 。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象断木桩子;我的手臂就象枯树支;虽然天地很大,容有万物,而我就只知道有蝉翼 。我心不旁骛,世上万物我都不换蝉翼,这样还有什么得不到呢!”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出自哪里,凝神内敛物我两忘出处?】孔子环顾弟子并对他们说:“用心专一,就是聚精会神于一处,这说的就是驼背人啊!”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出自先秦庄周的《庄子·外篇·达生》
把能做的事情做好的谚语不怕事难干,只怕心不专 。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
尽力而为,问心无愧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人在其位,应谋其职 。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 。
竭尽所能,稳中求进 。
自食其力,量力而为 。
专心致志,精益求精 。
水到渠成,方能成效 。
佝偻者承蜩的主旨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译:专心致志,不分散注意力,就会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这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先秦诸子散文道家学派有什么先秦诸子散文道家著作主要有《老子》《庄子》《鹖冠子》《文子》 。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聃的著作 。
老子其人,司马迁曾记录有四种猜测 。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人,生活在春秋末期,略早于孔子 。《老子》一书约五千字,全书风格统一,思想成体系,属于个人专著 。西汉人将它分作81章,前37章称为道经,后44章称为德经,又合称为《道德经》 。1973年长沙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语言不及今本流畅,说明今本经过后人加工,但基本成书当在战国早期 。
《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书,思辨性极强,影响甚巨,在文学史上也值得注意 。
第一,它创造了一种散韵结合的文体,类似近代所谓散文诗 。句子大致整齐,错落有致,每每有韵而不拘一格 。如39章: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指太虚)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
连连排比,句句押韵 。还有些句子像民歌,如28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得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