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出自哪里,凝神内敛物我两忘出处?( 三 )


《庄子》书中人物众多,值得注意的是他本人的形象 。庄子在全书有一定情节的故事中出现凡25次,多见于外杂篇 。有些也许是实录,有些则是门徒或后学的编造 。他给读者的印象,首先是傲视王侯卿相、鄙夷功名利禄的隐士,多次谢绝楚王、魏王的礼聘,以神龟为喻,宁愿生而曳尾于泥中,不愿死而刳骨于庙堂 。自比高洁的凤凰,而以鸱枭得腐鼠讽刺仗富而骄人者 。其次是泯物我齐生死的达人 。他借与髑髅对话,说死了比活着痛快 。其妻死,却鼓盆而歌 。自己将死,拒绝厚葬,任鸟鸢啄食其尸,美其名曰“以天地为棺椁” 。然而也并非无情,而是笃于友情,愤于世情 。复次,庄子还是雄辩诙诡、妙语惊人的智者 。如以大葫芦为例,与惠子辩论有用与无用;以道在蝼蚁、在屎溺为喻,与东郭子论道无所不在;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论如何顺应自然免于物累,等等 。无不机敏多趣,含蕴无穷 。
《庄子》书中有几篇接近小说 。如《盗跖》篇,把盗跖美化为英雄、孔子丑化为懦夫,人物形象、动作、语言、情节、场景都极力夸张 。有人认为,它是《庄子》记言的最高成就的体现,这篇颇为规范的对话体小说即使与后世名篇相比也不惶多让 。《说剑》篇叙赵王命勇士比剑,草菅人命,不恤生死,惊心动魄 。以致有人怀疑是后人窜入 。这两篇作品,应是《庄子》中文学形象性最高的 。可惜由于其强烈的毁儒倾向和其他种种原因,未能引起文学史家的重视 。
道家著作还有《鹖冠子》,班固《汉书·艺文志》列在道家 。作者楚人,书即其号,活动期在公元前310年至前260年之间 。前人曾疑为伪书 。今人根据近年长沙汉墓帛书与之对照,发现有些残简的语句和思想与之相近,从而肯定其为先秦古籍 。
今本共19篇,以道家为主旨,但不排斥儒墨,讲究刑名法术,阴阳五行,对军事尤有兴趣 。其文章亦有可取之处 。如《博选》提倡广招博选,尊重人才,礼贤下士 。文章见解深刻,层次清晰,推论严密 。
《鹖冠子》多数是专题论文,少数是对话,如庞煖答赵王问 。其《世贤》篇引用了一则寓言,以医病暗喻治国,主张能防患于未然者最高明 。与《韩非子·喻老》篇“扁鹊见蔡桓公”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
又有《文子》其书,古人多以为伪 。1973年在河北定县西汉墓中发现竹简本《文子》9章,二千七百余字,与今本相同者6章 。学者据此认为,此书当为战国时已有,但汉人作了补充窜改 。其基本思想以道家为主,也吸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 。今本《文子》11篇,每篇皆以“老子曰”开头,然后作者加以发挥 。大旨是阐释《老子》大义 。其文章不是简短的片断,而是有中心有层次的哲理论文,大部分是散句,少数有韵 。
1973年长沙汉墓出土一批属于黄老学派的帛书,包括 《经法》《经》(又名《十大经》)《称》《道原》四篇,成书约在战国后期 。从文学史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关于黄帝战蚩尤的神话传说未见于他书 。有些论文以四言韵语为主,有的是格言谚语集锦,与战国后期文坛风气相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