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律怎么教导 让孩子自律的教育方法( 二 )


【孩子不自律怎么教导 让孩子自律的教育方法】 由此 , 孩子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 哪些练习可以更好地锻炼“前额叶皮质”呢?
答案非常简单:抓住一切机会 , 尽量让孩子多做选择 , 自己选择!
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国家儿童医疗中心成员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博士(William Stixrud , PhD)的解释是:儿童只有在拥有充分空间 , 来自己做决定时 , 他的大脑前额叶皮质才能激活 。孩子需要不断习惯 , 如何在冲动的“夹攻”下理清思路 , 做出“艰难”的选择 。
换句话说 , 只要孩子自己想了 , 自己选择了 , 就是一次激活、一次锻炼 。孩子的自控力 , 就是这样一步步练就的 。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 , 但操作起来很麻烦 。因为孩子暂时不能独立生活 , 思考能力也并不完善 。在家长千头万绪 , 忙不过来的时候 , 难免忍不住要孩子别想了 , 赶快做、照着要求做 , 做完了了事 。不然如何兼顾一家人的生活?
另一种更常见的是 , 孩子很有可能会做出明显不合理的选择 。这时 , 父母显然不可能袖手旁观 。
为了梳理这种处处有限制的混乱情况 , 建议家长在开始实践前 , 先建立个表格 , 来梳理一下 。
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的安排 , 归为三类:
首先 , 我们可以尽量把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放权”出去 。让绿色的清单越来越长!
比如 , 问问孩子“今天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 或者是“周末你想去踢球 , 还是去游乐园”等等 。虽然这会花费一点时间 , 但允许孩子安排生活 , 就是对头脑的锻炼 。家长如果把这个清单视为“让未来更轻松”的投资 , 心情就会轻松很多 。
这些问题 , 一旦问了 , 就是真的要孩子自己可以决定哦 。要做就要做真诚的父母 。
我们千万不要小看“绿色清单”的威力 。即使是小婴儿 , 多做选择一样对头脑的成长超级有效!
37岁英年早逝的苏联心理学家利维·维果茨基(Lev Vygotsky)很早就做出推断:孩子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依靠的是照顾他们的人 。而且直接命令和限制 , 并不能帮助孩子从“环境的奴隶”转变为“自我行为的主人” 。
维果茨基通过实验发现 , 一组一岁大婴儿总是在“命令支配”的的语言环境下长大 , 而另一组孩子则受到更多“平静的建议” 。等这两组孩子长到三岁时 , 自我选择经验丰富的第二组 , 会具备明显更强的执行功能和自我调控能力 。
这其中的奥秘 , 想来很很好理解:正所谓脑袋越用越聪明嘛!你想要大脑的这部分功能强吗?行!那就多用它!
想象一下 ,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能有长长的绿色清单可以不断练习 , 日积月累之后 , 等到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成人期 , 他的脑前额皮质自然与众不同 。所谓的自制、自律、上进、乐观都不是凭空得来的品质 , 归根结底 , 是开明、智慧的家长 , 通过“允许孩子选择”一步步锻炼而来的 。
然后 , 我们就来讨论最常见的 , 中间的黄色部分 。我们有某种安排 , 但孩子的选择与我们不一致 。如何处理这种分歧?
让孩子选择 , 尽量让他们做主 , 并不是指只能听孩子 , 或者就要允许他们爬到我们头上 。
事实上 , 生活中最多的模式 , 应该是相互讨论并协商 。
遇到黄色栏的内容时 , 我们能做的是:尽量避免“命令型”沟通 , 多使用“建议提示型”沟通 。换一个语言模式 , 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
举个例子:一位妈妈想要孩子收拾玩完以后的玩具 , 请比较以下两种说法:
A:“马上把玩具放下!收拾好!”
B:“玩完玩具以后 , 我们该怎么办呢?”
收拾玩具本身没什么问题 。但一旦你直接给“命令” , 就等于是让孩子放弃思考 , 仅需执行父母的要求 。而第二种“建议提示型” , 会促使孩子自主思考 , 做出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