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的由来和含义 白露节气的由来及含义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 。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白露节气的由来及含义,供大家阅读参考 。
白露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中申月的结束以及酉月的起始 。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 。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 。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
节令至此,正当仲秋季节,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特别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 。古诗云“日照窗前竹,露湿后园薇 。夜蛩扶砌响,轻娥绕竹飞” 。此时天高云淡 。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可人的时节 。但此时节,地球上的许多有生命的东西,会在萧瑟秋风中随之由荣而衰 。不过,万物兴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 。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又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
农历八月正是公历的九月,而白露便在这一时节,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对于气候为敏感的候鸟如黄雀、椋鸟、大雁、柳莺等鸟儿会发出集体迁徙讯息,准备向着南方迁徙,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风清之夜,好像给人传书送信——天气冷了 。
农业上,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之后,人们迎来了瓜果飘香、作物成熟的收获季节 。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要收割的庄稼赶紧收吧,并备好寒衣,迎接“三秋”大忙季节的到来 。
俗语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节,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意思是说,白露节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

每年9月8日前后,当太阳移达黄经165度时,开始进入白露节气,白露是9月头一个节气,也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此时农作物即将成熟,“秋老虎”也将逝去,天气转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
白露时节,晴朗的白昼温度虽然仍旧可以达到30多摄氏度,但夜晚会降到20多摄氏度,其温差达10多摄氏度 。这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 。白露以后,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地面散热快,气温下降速度逐渐加快 。此时,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凉爽的秋天来了 。
九月的天气已逐步变得寒冷,秋季来临,在经过一个夏天的酷热之后,人们的'身体会因为长时间的高温而导致冷热不均,同时,白露节气多干燥,人很容易会被病毒感染,易患嗓子疼痛,头晕脚轻,咳嗽等症状 。
【节气的由来和含义 白露节气的由来及含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白露过后,早晚温差加大更为明显,若不及时添加衣被,极易患上感冒 。而支气管炎、哮喘、胃肠疾病、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此时也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要注意防寒保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预防感冒 。在调节饮食上,应选择清淡、富含营养、少或无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生冷饮食,保证适量的新鲜蔬菜,保持大便的通畅,同时少吃黄鱼、带鱼、虾、蟹和肥肉,并戒烟戒酒,减少发病的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