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的来历及传统食物

惊蛰 , 太阳黄经345度 , 二月节 。古人称冬眠为蛰 , 蛰为守 , "割房霜为匕 , 天寒百虫蛰" , 蛰隐是为养生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惊蛰节气的来历及传统食物 , 欢迎阅读 , 仅供参考 。
【惊蛰节气的来历及传统食物】
惊蛰的来历
惊蛰 , 古称“启蛰” ,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 , 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公历3月5-6日之间) , 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 , 震为雷 , 故曰惊蛰 ,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
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是正确的` 。以前有人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 , 这是不对的 , 农历与公历日期是较大的出入 。
这时天气转暖 , 渐有春雷 , 动物入冬藏伏土中 , 不饮不食 , 称为“蛰” , 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
节气别称
该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 。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 , 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 , 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 。同时 , 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 。同样的 , “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

汉初以前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 , “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 , “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 。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 , 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 , 并沿用至今 。日本与中国一样 , 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 。此后 , 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 。“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
惊蛰吃什么传统食物
1、梨子
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 。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 , 意为与害虫别离 。春回大地 , 气候比较干燥 , 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 。生梨性寒味甘 , 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 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 。
2、蛋
除了吃梨 , 民间还有惊蛰吃蛋的说法 , 据说是因为惊蛰这一天要祭祀白虎 , 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 , 只有以蛋喂食 , 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 。而经过演变 , 当初喂给白虎的鸡蛋 , 如今变成了喂给人们自己啦 。

3、炒豆
在陕西 , 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 。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 , 发出噼啪之声 , 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黄豆真的是价廉物美 , 对于女人来说 , 它含有的异黄酮素又能产生与雌激素荷尔蒙相似的效用 , 降低血液胆固醇 , 保护心脏 , 预防乳癌骨质疏松的情况 。
4、玉米
玉米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食品 , 美味可口 , 营养价值高 。它含纤维素特别高 , 而纤维素可加速肠道蠕动 , 降低胆固醇吸收 , 预防冠心病 。此外 , 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 , 镁可加强肠壁蠕动 , 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 , 对于减肥非常有利 。
5、芋头
赣南闽西一带的客家人 , 在惊蛰这天要在热水中煮带毛的芋子、炒黄豆(代表消灭多种虫害) 。
中医认为芋头可补中益气 , 因其含有丰富的黏液皂素及多种微量元素 , 可帮助机体纠正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生理异常 , 同时能增进食欲 , 帮助消化 。
6、醪酒
春天到来 , 人的全身汗毛孔也开了 , 西北有些地方在惊蛰节要家家户户喝醪酒、吃鸡蛋煎饼拌芥末汁 , 驱除身体积存的寒气 。
7、煎饼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 , 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 , 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

煎饼因是用原粮制作 , 麸皮没有去掉 , 所以营养丰富 , 吃起来香酥松柔 , 且便于存放和携带 , 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地方食品 。有人认为 , 食用煎饼需要较长时间的咀嚼 , 因而可生津健胃 , 促进食欲 , 促进面部神经运动 , 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 , 减缓衰老 , 不失为一种保健食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