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春节习俗的叙事作文( 二 )


吃年夜饭时,则少不了这两样菜:一样是年糕,它是过年中最有代表性的食物,它也是我的最爱,因为它很甜 。还有一样是鱼,“鱼”和“余”的谐音一样,是象征“吉庆多余,年年有余……”
一时间,铁冲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那欢迎你来到这里,等你来到这里时,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介绍春节习俗的叙事作文4
在一年的节日之中,我觉得春节是最快乐的,因为过春节可以吃团圆饭、逛庙会、放烟花、看春晚…… 。春节令我最开心最难忘的就是燃放烟花爆竹 。可惜在城市里过春节,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 。

我六岁那年和妈妈一起去外婆家过春节 。外婆家在四川的一个乡镇上,那里可以燃放烟花爆竹 。刚到达外婆家,我就缠着舅舅到街市买了许多烟花爆竹 。
午饭后,外公陪着我和哥哥姐姐一起放鞭炮 。看着外公用打火机点燃引线时,我的心几乎停止了跳动 。一秒过去了,两秒过去了,已经过去十秒怎么还没有爆炸?我正疑惑着,突然传来了轰隆隆的巨响 。我一看,这些炸开的爆竹像一架不停开火的机枪,发出一道道刺眼的火光 。
放完鞭炮后,我和哥哥姐姐就开始玩我们自制的“手榴弹” 。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将玉米棒挖一个小洞,然后把一颗摔炮放在小洞里,再把玉米棒往地上扔,玉米棒就爆炸了,发出巨大的响声 。当然,这种手榴弹的杀伤力很小,比较安全,大人也不阻止,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
到了晚上,我们开始放烟花了 。我们把烟花点燃后,先是见到一束火光从烟花头上冲了出来 。然后天空就变成了一个大花园,各种烟花像一朵朵漂亮的花儿,在空中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那流光溢彩四散开来,把夜空装点得如此灿烂夺目 。我沉浸在了这个美好的夜晚 。
那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春节,虽然已经过去四年了,那些燃放烟花爆竹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我希望下一个春节快点到来 。
介绍春节习俗的叙事作文5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 。比如,春节风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 。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风俗 。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 。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 。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 。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 。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 。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 。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 。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 。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 。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 。”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 。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 。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 。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 。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 。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 。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 。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 。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 。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