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逼哄哄,站在金字塔顶尖上的四大星座是什么?( 二 )


(三)这个现象被称为“分点岁差”( the precession of the equinoxes) 。它具有严谨的、一再重复的数学特质,可以精确地加以分析和预测 。然而,若是缺乏精密的仪器,我们就很难观察它,更不用说精确地加以测量了 。
(四)古代人何时第一次计算出岁差:这个问题的答案隐藏着人类历史的一大秘密 。解开这个谜团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学术界的“官方”看法 。《大英百科全书》是贮藏正统历史知识的一大宝库 。根据它的记载,发现“岁差”这个天文现象的是古希腊学者希巴克斯( Hipparchus):公元前2世纪,他提出的岁差值为45或46秒(跟现代天文学界接受的数字50.274秒极为接近 。但是,误差算小,原因在于每年改变50.274秒,还不到l度的l/60,因此,春分太阳沿着黄道迁移l度大约需要72年时间(相当于人的一生) 。观察这种极为缓慢的改变,在当时非常困难,所以希巴克斯在公元前2世纪提出的岁差值,会被《大英百科全书》推崇为“重大发现” 。
疑问:如果这项发现只是“重新发现”,它还会显得那么“重大”吗?如果我们能够证明,早在希巴克斯出生之前好几千年,天文学家就已经接受艰巨的挑战,对“岁差”进行观测,希腊人的数学和天文成就还会显得那么辉煌吗?有没有可能,在现代科学兴起之前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对这个长达几乎26000年的天象周期,进行精确的、科学的探究?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掌握确凿的、禁得起严格检验的证据 。
Part II 欧西里斯的启示——来自古埃及的神话
考古天文学家珍·谢勒斯在新近出版的著作《古埃及神祗之死》(The Death o f Gods in Ancient Egypt)中提及,在埃及的欧西里斯神话里可能刻意隐藏着一组关键数字,而这些数字在故事情节上也许是“多余的”,但却能提供我们一套永恒的计算方法 。
(一)计算“大回转”(即春分日出点沿黄道的移动,岁差一周等于大回转一周):谢勒斯从欧西里斯神话中发掘出的关键性岁差数字是360、72、30、12 。这些数字,大部分出现在神话中讲述各个角色出身来历的那一部分 。大英博物馆埃及文物部门前任主管布奇(E.A.Wallis Budge)简述这段神话:
大地之神葛布( Geb)爱上太阳神雷( Ra)的妻子——女神奴特( Nut) 。雷发现这桩奸情,大为震怒;他诅咒妻子,不管哪一年、哪一月,都不得生养儿女 。知识与魔法之神索斯( TItoth)也爱上奴特 。他跟月神赌一把,从她手上赢来五个整天 。索斯在当时每年的三百天之上增加这五天 。在这五天的头一天,奴特生下欧西里斯;他出世的那一刻,人们听到有个声音宣布:造物主已经降生 。
欧西里斯神话也曾提到,当时一年360天,分成“12个月,每个月30天” 。谢勒斯指出,大体上,欧西里斯神话在关键处会使用“一些特定词语,促使读者注意其中包含的数字,并做简单的心算” 。
到目前为止,谢勒斯已经提供我们三个岁差数字:360、12、30 。另外,在神话的另一处地方,我们被告之:邪恶的神赛特唆使一群好人,谋害欧西里斯 。参与这被阴谋的总共有72人 。
掌握最后的关键数字后,我们就可以依照谢勒斯的指示做一番运算,如同操作一台古代电脑:
12=黄道带星座的数目;
30=沿着黄道,每一个黄道带星座所占的度数;
72=春分太阳沿着黄道,完成l度的岁差移动所需的时间,即72年;
360=黄道的总度数;
72×30=2160(太阳沿着黄道移动30度,穿越过一整个黄道带星座所需的时间,即2160年);
2160×12(或360×72)=25920(完成一个岁差周期或“大年”所需的时间,即25920年,也就是“大回转”总共所需的年数) 。
其他数字和数字组合也会出现,例如:
36=春分太阳沿着黄道,完成半度的岁差移动所需的时间,即36年;
4320=春分太阳完成60度的岁差移动,穿越两个黄道带星座所需的时间,即4320年 。
谢勒斯认为,这就是一再出现于古代神话和神殿的天文岁差密码的基本成分 。一如玄秘的命理学( numerology,注:依据出生年月日及其他数字测定命运之学),这套密码允许人们随意向左或向右移动小数点;人们也可以运用密码中的基本数字(全部跟分点岁差率有关)从事几乎任何组合、排列、乘除 。
密码中最重要的数字是72 。古代神话常在这个数字上加36,使成108,然后乘以100,得10800,或除以2,得54,再乘以10,得540(或54000,540000,540000 0等等) 。另一个关键数字是2160(春分太阳穿越一个黄道带星座所需的年数) 。古代神话有时将这个数字乘以10或10的因数,得216000,2160000等等;有时乘以2 ,变成4320,43200,432000,4320000,无穷无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