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洋码头 洋码头是啥东西


了解洋码头 洋码头是啥东西

文章插图
算汇率、转运、拼邮、补税……这些海淘名词,对当代海淘人士来说已经相当陌生了 。因为近五年,“海淘江湖”经历了一轮洗牌 。
近日,成立于2010年的海淘元老洋码头被传“人去楼空”,并欠下2亿货款 。
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于8月23日发布《致洋码头平台全球买手》公开信表示,洋码头上海总部同静安区市北高新园区的租期8月份到期,团队开始启动远程居家办公常态化 。同时公司将自身经营资金用于给买手结算和回款,进一步恶化了现金流状况,引发了诸多外部供应商债权诉讼和银行抽货的连锁反应 。
解释虽然合理,却略显苍白 。洋码头作为国内跨境电商独角兽代表,曾占据国内独立型跨境电商市场份额首位,更是一度冲击上市,如今落魄至此 。
不只洋码头,近年来,国内独立型跨境电商的日子都不好过 。创立于2011年,以“进口母婴品牌特卖”为特点的蜜芽App,在前不久停止服务 。而像海豚村这样原本就小众的海淘App已淡出人们视线多年 。
“洋码头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国内跨境电商还有好日子过吗?
洋码头的兴衰
始于买手,陷于疫情,终于C2C
2014-2016年是中国海淘的高速发展时期 。
艾媒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海淘用户数量为0.15亿,2016年增长到0.41亿,并且在2016年增速达到78.3%,全民海淘时代开启 。牛奶、奶粉、高端零食,以及表类、手机、电脑等,是海淘的主要品类 。
彼时,成立于2011年的洋码头是跨境电商领域的先行者 。《2017Q1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洋码头在独立类跨境电商平台销售份额占比排名第一 。其次是小红书、蜜芽、HIGO、达令等 。
无需翻墙、算汇率,不用自己找转运、拼邮,跨境直邮5天到家,毫不夸张地说,洋码头开启了“现代化海淘”时代 。正因为方便快捷,洋码头的业务量迅速攀升 。
据公开资料,巅峰时期的洋码头拥有8万名认证买手,覆盖全球六大洲83个国家,每日可供购买的商品数量超过80万件 。
洋码头的迅速发展引来资本的青睐,自成立以来洋码头已完成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盛世投资、新浪微博、赛领资本等 。天眼查数据显示,洋码头最后一轮融资时间是2021年3月,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投资方为盛世投资 。
一年时间,怎么就突然不行了呢?
据曾碧波《致洋码头平台全球买手》公开信,洋码头的日子从疫情开始就不好过 。
首先是海外商品供给和运输的改变 。有业内人士描述当时海外的环境,“美国奥特莱斯不开门了,日本的中古门店也关门了,相当于很多货被封起来了 。”
曾碧波也在公开信中指出,受疫情影响,各个国际进口快递的国际航班运能减少,口岸清关时效拉长,买手的资金结算回笼也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用户等待时间变长,订单取消率比以前更高,由此导致洋码头业务持续下滑 。
其次是购物方式的改变 。因疫情居家,直播带货兴起 。
现场展示、实时互动、更优惠的价格、更便捷的下单方式,直播迅速成为疫情之下新的购物战场 。“消费者已经习惯在直播间买东西了,用户根本不来你的App 。”
洋码头也试图跟上直播的节奏,但成效甚微 。曾碧波在一次采访中回忆,曾经有一次在抖音直播跟明星合作,准备了更好的折扣、更多的优惠券,明星也很给力,直播期间一直在吆喝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抖音的用户还是在抖音,根本就没有导入到洋码头的App 。
“流量困境”不只是洋码头的问题,更是直播兴起后所有独立型电商所面临的共同困境 。
对此,艾媒咨询CEO张毅分析,疫情下,海淘市场大幅缩减,需求迅速降低,本就很难经营 。像洋码头这样独立的App,在用户获取方面有天然的短板,没有办法去吸引足够大的用户流量,也就没有办法用低廉的流量成本去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导致亏损的发生 。
如果说疫情是压垮洋码头的最后一根稻草,那口碑下滑就是洋码头走向衰败的根本所在 。
其引以为傲的C2C买手制经营模式,最大的硬伤就是无法保证稳定供货、无法完全杜绝假货 。
在小红书平台,洋码头相关笔记有3700篇,自2020年以来,维权吐槽笔记数量迅速上升 。第三方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洋码头的投诉量高达3558条,投诉内容主要为“平台卖假货”、“长时间不退款”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