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膑而亡是什么意思( 三 )


问题十:秦国为什么自献公起几代都没出一个昏君秦国建国较晚,是有功于周王室获得封地开始慢慢经营的,由于地处偏远并且与夷狄杂居,一开始地位得不到关东六国的承认 。生活在边远过着苦日子动不动还有夷狄骚扰,所以出来靠谱的君王可能性才大些(如果出随便出个不靠谱的,可能直接被灭国了)
直到秦献公开始励精图治,迁都和收复河西失地奠定了较好的版图基础;秦孝公用商鞅开始了“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幅上升并奠定了稳固的律法基础;秦惠文王虽杀商鞅但仍然用商鞅之法,稳定发展秦国并以此称王;秦武王在位时间最短,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周王都举鼎绝膑而亡,虽说行为荒唐但也说明了当时秦国的强大;秦昭襄王可以说是集大成者,在位56年发生过各种大事,秦国国土占天下近半,长平一战尽灭赵国有生力量从此六国再无可与争雄者;秦庄襄王;秦始皇……
历数秦国自秦献公以来确实明君辈出,但中间也确实存在像武王嬴荡、庄襄王嬴异人这样较为荒唐和平庸者,这中间最关键的其实是“商君之法”有此法不容易出现昏君,有此法国力不容易受到大的打击,最终才实现了秦国的大一统~
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的主要责任在两个人,一个是孟卉,另一个是任鄙,被灭族孟卉,因他不劝阻秦武王,反而与他嬉戏玩闹,而任鄙他力劝秦武王不可鲁莽,充分尽到臣子的责任 。秦国在经历商鞅变法之后变成其他战国七雄中最强盛最厉害的国家,在传位到秦武王时,秦国的国力已经到达顶峰,于是秦武王就想取周而代之 。
后来秦国果真打败了东周,秦武王在走进周王室的宫殿之时,看到了象征天下的九鼎,秦武王于是就想通过举鼎来彰显自己的英勇,他是想昭告天下已经取周而代之的天意 。于是他命令自己的近臣孟卉去举鼎,孟卉立即应声而上,但是大鼎也只是动了几动 。
秦武王觉得孟卉不行便想亲自试上一试,另一个大臣任鄙极力劝阻,认为此事风险很大,大王乃一国之君怎可亲身犯险 。但秦武王没有听进去,还是一意孤行,但是这铜鼎实在太重,秦武王拼尽全力才将它举起,但坚持不了多久,直接摔倒在地,铜鼎直接砸在了他的膑骨上,最后抢救无效就死了 。秦武王的死造成了秦国上下大乱,最后由秦宣太后的儿子秦昭襄王夺得君位,终止了内乱 。
右丞相追究了秦武王的死亡原因,有两个人责任比较大,一个是孟卉,一个是任鄙 。右丞相认为秦武王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但孟卉却不劝阻还要一起胡闹,于是就灭了他全族 。而任鄙劝阻秦武王不应鲁莽,充分尽到臣子的责任,就给他升了官 。
首先“嬴荡”这个名字让人无语的同时也感叹古人起名的巧妙之处 。秦武王嬴荡举鼎绝膑而亡,这一个升官一个被灭族的大臣分别是:孟贲和任鄙 。事后处罚和奖赏的原因就在于一个劝阻、另一个却纵容 。
历史上记载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军攻入了洛阳,秦武王大摇大摆地进入了东周的都城 。在周天子的宫殿里找到了象征天下的“九鼎” 。这秦武王命身边的臣子孟贲试试力气举举鼎,这孟贲吃奶的劲都用上了,这鼎只是轻微的动了几下 。秦武王气血方刚要亲自出马举鼎!在另一位大臣任鄙马上劝阻君上不可以身举鼎,说了一大堆风险极大的话,秦武王作为年轻的国君自然没有能听的劝告,便向前举鼎 。不料这鼎太重,秦武王根本吃不消 。鼎落下时直接砸在了他的髌骨上,当时秦武王就昏迷不醒 。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条件极差,到了晚上秦武王就气绝身亡 。
秦武王作死身亡的消息传到了秦国后,秦国上下朝野大惊 。当时的秦国丞相为樗里疾,他马上开始筹办秦武王的丧事,同时秦国内部也进行了权力的斗争 。善后事情都处理好后,樗里疾就开始秋后算账,对两个相关人员孟贲和任鄙进行处理 。樗里疾认为作为臣子孟贲没有阻止秦武王,还一起举鼎,直接灭其族!对于任鄙樗里疾认为他劝阻了秦武王,他尽到作为臣子责任,是一位忠臣,于是奖励他做了汉中郡守 。
【绝膑而亡是什么意思】从这件历史事件来看,人不作死就不会死 。当然两位大臣也是反映了人性之间的差别,和现实当中的职场之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