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端午原文 翻译及赏析


南乡子·端午原文 翻译及赏析

文章插图
小雨湿黄昏 。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 。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 。恰似当时枕上闻 。——宋代·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南乡子·端午小雨湿黄昏 。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空向梁间觅宿痕 。
客舍宛如村 。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 。恰似当时枕上闻 。端午节孤独 译文及注释译文
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 。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的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
旅居的客舍就好像乡野山村一样,有了喜悦的事情也没有人共饮一杯 。这种没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遗憾,只有黄莺的啼鸣了解,所以才殷勤的鸣叫安慰着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时光中在梦中、枕上听到的一样 。
赏析《南乡子·端午》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一首词,整首词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在端午节的一种闲愁 。
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 。端午节下著小雨,诗人独自一人,比较冷清,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 。
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诗人在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 。表现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闲情 。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 。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 。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 。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 。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 。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 。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 。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 。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李之仪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代·文秀《端午》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抒怀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宋代·苏轼《南歌子·游赏》南歌子·游赏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端午节,游赏,景点抒情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宋代·黄庭坚《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节,送别劝慰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这首诗的后面两句是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得洗直臣冤 。这首诗整个的一个大概意思就是说,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屈原这个节日流传了千百年,就是因为大家想要纪念屈原,但是即便是那滚滚的楚江水,都不能够洗干净屈原身上的一个冤屈 。
这首诗的作者叫做文秀,他是一个唐代的诗僧,出生于江南 。他在唐昭宗时代是住在长安的,是一个文章供奉,曾经和郑谷,齐己为诗友 。这一首《端午》就是他为了来纪念屈原而写下的 。
说起屈原,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我们国家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当时受冤投江自尽,后人因为知道她是冤死的,所以特意做了粽子,投到江里面去,既是屈原,最后就演变成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大家都会在这一天包粽子,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其实这首诗里面非常好的凸显了屈原的一个爱国者的伟大形象,他勇敢,高尚,他无惧无畏,他的一个应用形象很好的保留在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里面,而且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屈原都是一个非常不朽的一个形象 。
其实在历史上面,曾经出现过很多擅长写诗的诗人,他们这些人全部都是才华横溢,他们写的诗都被后人所推崇 。这些诗僧大多数都是读书人,但是因为科举不成功,或者是人生失意,再或者是遇到了一些比较难以忍受的痛苦,所以就会选择遁入空门 。其实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面,我们一直都有着一种独特的审美,那就是诗僧这一个群体的存在,他们其实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