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鳌是几级保护动物?( 二 )


稚鳖对饲料的要求较高,要求饲料精、细、软、鲜、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 。通常在稚鳖出壳一个月内以投喂红虫、小糠虾、丝蚯蚓、摇蚊幼虫等,也可投喂鸡、鸭蛋黄、动物肝脏等,以后逐步改投蝇蛆、蚯蚓、小虾,以及切碎的鱼糜、动物内脏、大鱼虾、河蚌、螺等 。幼鳖的饲料投喂要求虽不如稚鳖严格,但因摄食能力较强,需要量比较大,除了投喂高蛋白质的动物性饲料外,还应在饲科中混以等量的新鲜鱼或猪脾、脏糜,并适当加些菜叶浆汁;将饲料搅拌成具有粘性、弹性和伸展性的团块饲料 。对幼鳖一天投喂2~3次,通常上午8~9时投喂1次,下午2~3时投最1次,日投喂量约占鳖体重的5%~10%,饲料投在固定的饲料台上 。同时要控制水温、水质、水位,防止病害及防逃设施的检修,并做好饲养情况的记录 。
成鳖的饲养过程一般从放养100克左右的种鳖起,到养到500克以上出售为止 。此过程主要在室外完成,有条件的可开展工厂化养鳖 。放养密度因鳖的规格不同而不同 。要注意的是应根据鳖的大小分档、分级饲养,避免相互撕咬,影响生长;在温室移入露天池塘时,两者的水温差调节到上下不超过3℃,否则易使中华鳖患病 。中华鳖的体重为100克的,每平方米放养3~5只;体重约200克的,每平方米放养2~3只 。成鳖的饲料投喂方法、数量、次数及种类与幼鳖基本相同,在饲养过程中使用配合饲料比使用各种单项饲料效果更好 。在生长适温期内 。可采用以下配方:鱼粉(或蚕蛹粉、血粉等)30%、豆渣30%、麦芽3%、麦粉30%、土粉3%,另加植物油、骨粉、蚯蚓粉各1%,维生素0.1% 。
寿命约在60岁左右 。
中华鲎(学名:Tachypleus tridentatus):体长可达60厘米,体重3-5千克 。鲎由三部分组成:头胸甲略呈马蹄形(故名马蹄蟹),腹部呈六角形两侧具棘刺,尾部是一根长的尾剑 。鲎似蟹,比蟹大,它们虽然都具有关节的附肢,但鲎和蟹的亲缘关系远不如和蜘蛛密切 。
鲎和蜘蛛的第一对附肢呈螯状 。都有四对足,分类学上称为有螯动物 。鲎除外形具尾剑外与蜘蛛主要区别在于.鲎的附肢基部有许多刺状突起并围在口的周围以咀嚼食物,故又称肢口动物 。
生活在浅海沙质海底 。主要是肉食性动物,取食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等,有时也取食海底藻类 。中华鲎生长周期很长,需要近13年才能完成繁殖 。鲎的血液因含有铜离子显示蓝色 。中华鲎血液为蓝色 。
食物
鲎类主要为肉食性动物,取食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等,有时也取食海底藻类 。取食时用螯肢将食物送到口部,用颚肢的基节磨擦、咀嚼后再送入口内 。口后为食道,食道前行膨大成磨胃(gizzard),其中有角质齿可研磨食物,经瓣膜后进入中肠 。
其前端膨大处为胃,有1-2对发达的肝盲囊(hepaticcecum),其分支到达头胸部及腹部,并有肝管开口到胃的两侧 。
消化
肝盲囊是食物化学消化及吸收的场所 。中肠后为直肠,以肛门开口在腹部末端、尾剑之前的腹面 。循环系统为开放式 。消化道背面有一管状心脏,位于围心窦中,具8对心孔,血管发达,向前有3个前动脉,两侧有4对侧动脉 。动脉分支进入组织后,在腹面形成两个大的腹血窦 。血液由腹血窦流入书鳃,经气体交换后再经围心窦、心孔流回心脏 。
血液中含有血青素及一种变形细胞,这种变形细胞具有很强的凝血功能 。排泄器官为四对基节腺,位于磨胃的两侧,由腺体收集的代谢废物送入一共同的囊中,再经排泄管、膀胱、排泄孔开口在最后一对步足的基部,基节腺也兼有水分调节作用 。
鲎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一种古老的生物,早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就生活在地球上,至今仍保持其形态,堪称海洋里的远古遗民,它与三叶虫是同一个期纪的动物 。在原始鱼类刚刚问世、恐龙尚未崛起之时,鲎就是距今3.95-3.45亿年前泥盆纪(一说2.25亿年前的二叠纪)繁盛的海洋居民了 。虽经数亿年的沧桑之变,但该物种依然如故,变化甚微 。因此有“生物活化石”之称 。
拓展资料:1、中华鲎(学名:Tachypleus tridentatus)体长可达60厘米,体重3-5千克 。鲎由三部分组成:头胸甲略呈马蹄形(故名马蹄蟹),腹部呈六角形两侧具棘刺,尾部是一根长的尾剑 。
2、鲎似蟹,比蟹大,它们虽然都具有关节的附肢,但鲎和蟹的亲缘关系远不如和蜘蛛密切 。鲎和蜘蛛的第一对附肢呈螯状 。都有四对足,分类学上称为有螯动物 。鲎除外形具尾剑外与蜘蛛主要区别在于.鲎的附肢基部有许多刺状突起并围在口的周围以咀嚼食物,故又称肢口动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