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沂河运用了什么和什么音乐要素来区分每个段落


春到沂河运用了什么和什么音乐要素来区分每个段落

文章插图
快板是变化再现段落 。演奏快速,音响强烈,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的威力,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声衬托下,渲染了异常强烈的气氛 。单三部曲式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个乐段 。单三部曲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或变化重复 。用图式表示: A + B + A ):第二种是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不重复第一部分 。用图式表示: A + B + C ) 。引子是一个散板,可采用分解和弦的伴奏形式,强调伴奏的流畅连贯 。
主题乐段为快板,可采用混合伴奏音型(将分解和弦音型与和声节奏音型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混合音型),更加灵活、富于变化,突出表现旋律的生动活泼,清晰灵巧,以更好的表现出沂河两岸的大好春色,以及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 。
【春到沂河运用了什么和什么音乐要素来区分每个段落】引子(散板)和第一部分(快板)取材于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描绘了沂河两岸的明媚春光 。第二部分(慢板)旋律以山东琴书和山东柳琴戏的音调为基础,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推、挽、吟、揉的技巧润饰,与前后两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富有韵味 。第三部分(快板)是一个变化再现段落,快速强烈 。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异常强烈的气氛 。
沂蒙山小调》的搜集整理2010-11-05 15:59阅读:205《沂蒙山小调》的搜集整理■苗得雨(山东)谈事情,不能撇开事情的要点 。原型和作者的话,是要点 。要点一摆,事情便一目了然 。《沂蒙山小调》从搜集整理流传到现在,七十年了 。原型已流传多少年,临沂有专家在做考证 。作者李林,大家早都知道 。但这“作者”,是“搜集整理者” 。有人说,作者始终没说一句话,任音乐界定为民歌 。情况不是这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山东就有音乐工作者与李林做过文字交谈 。李林在1984年6月3日给锐云的信上说:“那支小调不是我在山东搜集的,是我童年在沈阳老家时经常听山东逃荒的沿街讨饭唱的一支曲子 。影影绰绰记得一点轮廓,我把它慢慢记下来,再经过整理,就成为后来那支《沂蒙山小调》 。唱词是我和阮若珊同志合写的 。写成后由我们在台上向群众演唱 。”(载1990年11月号《音乐小杂志》) 。这里只有“搜集”“整理” 。此前李林的领导,业务团长王久鸣在1983年发的回忆文章说,李林等“是《沂蒙山小调》的最早搜集者”(在《齐鲁乐苑》) 。后来,有人说,搜集整理也是创作,那是属于不懂 。搜集整理中,也会有创造性的加工劳动,然而与个人创作不是一回事,这是人们都知道的常识 。李林从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去了山东省文协 。那一段他写了好些个剧本,都署的名 。有《抗属真光荣》,其中有两段插曲是创作,一段“打花棍”,用的民歌《绣花灯调》(也叫《望灯调》);有《双喜临门》,话剧;有《谁养活谁》,梆子调 。我们剧团演出时,用的靠山梆子,即近年费县挖掘出的溜山梆子 。1942年有一歌曲《打游击》,署名“李林记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