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是指多少岁

【束发是指多少岁】

束发是指多少岁

文章插图
15岁 。
古人束发之年是指15岁 。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 。在古代,男孩到了束发之年,就可以上大学读书了 。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
束发是指15岁 。清朝以前的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即为成童;20岁时行冠礼即为成年 。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束发”出自《礼记·玉藻》:“童子之节也,缁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发 。”
《大戴礼记·保傅》中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束发之年就可以去大学念书,古时汉族人民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 。冠礼和笄礼就是改变发式 。
古代婴儿生下三个月后,要选择黄道吉日,剪一次头发,只保留两小撮 。剪去的头发长出以后,便不再剪,而是向两边分梳,长齐眉毛,叫做“两髦” 。
所以儿童又叫“童髦” 。或者把“两髦”总束起来,扎在头上,一边一束 。男孩状如兽角,叫做“总角”,所以孩童时代又叫“总角之时” 。
1、垂髫(tiáo):3、4岁至8、9的儿童 。
2、束发:指15岁 。
3、弱冠:指20岁 。
4、而立:指30岁 。
5、不惑:指40岁 。
6、知命(半百):指50岁 。
7、花甲(耳顺):指60岁 。
8、古稀:指70岁 。
9、耄耋:指80-90岁 。
10、期颐:百岁 。
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 。”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 。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 。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比如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是因为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