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鼠兔泛滥成灾,数量高达12亿只,牧民头疼为什么专家说是好事?( 二 )


而在澳洲这块土地上,生活着最原始的有袋类动物 。由于澳洲大陆与其他大陆完全分离,所以也就阻断了动物互换以及迁徙的可能性 。所以,到现在为止,澳大利亚的生物链主要以有袋类动物为主,而且就算是狼也是袋狼 。
兔子的泛滥
从澳大利亚原本的生物链中,我们并没有发现兔子的影子 。所以,兔子对于澳大利亚来说是外来物种 。早在19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还是英国的殖民地,作为殖民地,英国人带来不仅是人还有许多牲畜,其中兔子就是其中一种 。
19世纪的英国,打猎成风,于是在1859年,英国的殖民者在登陆澳大利亚时带来了5只野兔,目的就是放到牧场里打猎用 。其实,题主不知道的是,除了5只野兔外,还有19只家兔 。
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温暖,草木茂盛,而且兔子在自然环境下,没有天敌 。而且家兔本身就是野兔驯化而来的,它们属于相同的物种,所以,家兔和野兔也就不存在生殖隔离 。而家兔放到牧场后,与野兔生存的环境一样,这也是造成野兔泛滥的主要原因 。
24只兔子为什么不功能性灭绝?
首先,咱们从野兔的生活习性上来看一下 。野兔有一个繁殖特点,就是“一夫多妻制”,一只雄性的野兔会与范围内所有的雌性兔子交配,也就是说即便这5只野兔全是雄性的,剩余的雌性兔子也足够为它们的后代提供基因的多样性了 。
兔子一年可以繁殖7胎左右,每胎约有6只左右的小兔子,也就是说一只雌性的野兔每年可以生下40只以上的小兔子,由于每次与雌性兔子交配的对象不一样,所以也很少会存在近亲繁殖的问题 。从1859年到1865年,短短的6年时间里,这位英国殖民者带来的24只兔子就变成了3万多只 。而且这样做的人并不止他一个 。
就这样,24只兔子,在足够食物、没有天敌、强大的繁殖能力的综合作用下,在澳大利亚成功的生存了下来,并且成为了让澳大利亚头疼不已的泛滥物种 。
总结当时到澳大利亚的并非是5只野兔,还有19只家兔,其他的殖民者也有效仿最早带来野兔的英国殖民者托马斯奥斯汀 。所以,野兔的繁殖就不存在近亲繁殖的说法了 。而且,像现在数量在300头以上的亚洲狮,它们就是由1904年,仅存于印度境内的13头亚洲狮繁育的结果 。也就是说近亲繁殖虽然会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在自然界中的一些动物身上,这一点并不准确 。
基本上在中国就很少遇到难吃的动物,蝗虫,小龙虾,牛蛙等等,很多在老外看起来十分鄙夷的动物,到了中国人的餐桌上,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一道道美味佳肴 。但是有几个却是例外 。
清道夫鱼,这种鱼的长相就比较另类,全身黑色花纹,背鳍 2个,无侧线鳞、体侧仅有 4排大鳞,鱼鳃就像一把梳子,貌似还有胡须,勉强可以作为观赏鱼 。清道夫鱼 的得名是因为这种鱼根本不挑食,什么都吃,水底垃圾,鱼粪便,虫卵,鱼卵,青苔,微生物等等,基本上听起来有一点点营养的物质,清道夫鱼来者不拒 。我国最初引进清道夫鱼就是因为进化水质,可奈何这种鱼对于环境不挑,对食物不挑,繁殖能力极强,很快就在野外泛滥起来,让人头疼 。
于是中国人动用了祖传秘籍,治不了你,那就吃 。于是大厨们动用各种烹饪方式,煎炸烹煮 。可是味道还是不怎么地,尝过清道夫鱼的人都感觉这种鱼骨头多肉少,肉质还特别粗糙,实在是提不起来国人无穷无尽的食欲,所以一直就很少有人吃 。另外更重要的是,清道夫鱼实在是太不卫生了,什么杂食都吃的鱼,体内肯定有害物质也很多 。
现代人们对于 养生 的思想逐渐在提高,自然对于这种垃圾鱼类是根本没有欲望的 。所以想从根本上治理清道夫鱼泛滥的问题,国人在吃上面的诀窍还真是用不上了 。
福寿螺 ,个头大,长相酷似田螺,也叫巨型田螺 。20世纪80年代左右引进我国 。虽然长得跟田螺很像,但是味道可是却差了一大截 。人们最初引进这种生物的目的是为了给很多水产提供食物,但是没想到,福寿螺可不是个善茬,它繁殖能力极强,对环境不挑,对食物也不挑,这点跟清道夫鱼如出一辙 。很快人们就发现这种巨型田螺的危害,福寿螺成为了侵害所有人工养殖植物的元凶,比如荷叶,水稻,一旦受到福寿螺感染,减重减产这是肯定的 。
更加致命的是,福寿螺本身自带病菌,比如很多人食用了没有完全煮熟的福寿螺,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甚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与脑膜脑炎,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瘫痪、嗜睡、昏迷等,甚至死亡 。也因为不彻底的烹饪手段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除了那些勇于尝鲜的资深吃货以外,喜欢福寿螺的人真是不多 。自然靠吃,目前是解决不了泛滥的问题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