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什么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什么

文章插图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如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
总放大倍数有两种概念,一种是光学放大倍数,一种是数码放大倍数(只有连接成像设备时才会涉及到数码放大倍数) 。
1、光学放大倍数是指我们从显微镜目镜中观测到物体被放大后的倍数 。光学放大倍数的计算方式比较简单,即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
例如:体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的物镜通常是0.7-4.5倍,那在10倍目镜的情况下,这台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7-45倍 。
生物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的计算则更为简单,一般的物镜配置是4倍、10倍、40倍、100倍,目镜常规配置是10倍,另外还有16倍、20倍等,只要将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分别相乘就可得到总放大倍数 。
2 数码放大倍数
数码放大是指外接设备后,显示到图像上的放大倍数,目前市场上较多的是用三目显微镜,通过CCD设备连接至电脑、监视器或者电视机上进行成像观察,以减轻眼睛的疲劳,同时也便于与他人分享 。
扩展资料:
1 直接对图像进行测量
将测微尺放到显微镜下,然后拿直尺直接测量显示器上测微尺的长度,将显示器上一格的测量结果 /测微尺每格的实际长度(一般在测微尺上都会直接标有每格的长度)=物体被放大的倍数 。物体被放大的倍数/当前物镜的倍数=数码放大倍数 。通常情况下,会在图像中加比例尺来表示改物体被放大的倍数 。
注:如果没有测微尺,可以用直尺代替,同时在计算时可以多测量几格,以减少误差 。
2 通过公式计算实际的放大倍数
数码放大倍数=物镜倍数*{25.4*屏幕尺寸(英寸)/CCD对角线的长度}*适配器的放大倍数,如果系统放大倍数,还需要乘以系统放大倍数 。
注:
1)物镜倍数指的是您现在使用的显微镜的物镜镜头的倍数,如20倍;
2)适配器的放大倍数:指的显微镜与成像设备连接部分的放大倍数,通常为1倍,也有0.35、0.5、0.63倍的;
3)25.4*屏幕尺寸(英寸):这里是把屏幕尺寸换算成毫米计算,1英寸=25.4mm;
4)CCD对角线的长度:指的是CCD的芯片尺寸,常有的是1/3英寸、1/2英寸、2/3英寸的,相对应的长度分别为6mm;8mm;11mm,这个是行业内统一规范的 。
相位差显微镜的结构: 相位差显微镜,是应用相位差法的显微镜 。因此,比通常的显微镜要增加下列附件:
(1) 装有相位板(相位环形板)的物镜,相位差物镜 。
(2) 附有相位环(环形缝板)的聚光镜,相位差聚光镜 。
(3) 单色滤光镜-(绿) 。
各种元件的性能说明
(1) 相位板使直接光的相位移动 90°,并且吸收减弱光的强度,在物镜后焦平面的适当位置装置相位板,相位板必须确保亮度,为使衍射光的影响少一些,相位板做成环形状 。
(2) 相位环(环状光圈)是根据每种物镜的倍率,而有大小不同,可用转盘器更换 。
(3) 单色滤光镜系用中心波长546nm(毫微米)的绿色滤光镜 。通常是用单色滤光镜入观察 。相位板用特定的波长,移动90°看直接光的相位 。
当需要特定波长时,必须选择适当的滤光镜,滤光镜插入后对比度就提高 。此外,相位环形缝的中心,必须调整到正确方位后方能操作,对中望远镜就是起这个作用部件 。
显微镜被用来放大微小物体的图像 。一般应用于对生物、医药、微观粒子等观测 。
(1)利用微微动载物台之移动,配合全目镜之十字座标线,作长度量测 。
(2)利用旋转载物台与目镜下端之游标微分角度盘,配合全目镜之十字座标线,作角度量测,令待测角一端对准十字线与之重合,然后再让另一端也重合 。
(3)利用标准检测螺纹的节距、节径、外径、牙角及牙形等尺寸或外形 。
(4)检验金相表面的晶粒状况 。
(5)检验工件加工表面的情况 。
(6)检测微小工件的尺寸或轮廓是否与标准片相符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乘物镜的放大倍数
如目镜为*10,物镜为*16,那么放大倍数就是160.目前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极限为1600倍.
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可达几百万倍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显微镜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负相关,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