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

文章插图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
首先,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即说明教育是有社会性,教育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是与社会各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发展的,因此本能就不是一种教育,例如儿童的吮吸就不是教育 。
其次,教育是一种“促进”活动,即表明教育是具有目的性,因此偶然行为、无意识行为都不是教育 。
最后,教育具有耦合性 。何为耦合性,即教育既要促进“个体社会化”,还要促进“社会个性化” 。从社会和个体两个角度对教育提出了要求 。
教育者包含:
1、学校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和代表,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
2、教育计划和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 。
3、教育管理人员,比如教务主任,校长 。
4、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 。
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 。
【什么是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
今日英才精英教育体系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现代教育科学发展优秀成果,以今日英才“精英精神”为思想核心,致力于帮助更多人成为具有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能力和奉献精神的杰出人才的教育体系 。
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
有专业的师资和专门的场地,并且有一套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 。
教育是什么?每个人都可以给出自己的阐述,但追本溯源,却发现这个问题并不简单 。教育自远古时期即已产生,这源于人类智慧的发展及严苛的自然环境压力,它直接发源于上古先民最切近的谋生方式之中,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反映了当时氏族文化的主要特征及部落间、部落内的知识文化传播交流的特点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育包含“教”和“育”两种含义 。“教,上所施,下所孝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是指传授,既把前人归纳总结的文化知识传授出去,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掌握,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属于理性实在的可见世界;“育”是指培育,既引导人们认识和合理利用自然的热情,启发人们向善的心智,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属于灵性变化的可知世界 。教中带育,育中含教,教与育结合才能称之为教育 。
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功能的实践活动,以及对人类各民族历史、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的有组织机构的教育,根据背景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人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 。教育深刻影响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 。
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对教育也有不同的认知 。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教育者,会推崇不同的教育目标与方式 。孔子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孟子则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鲁迅强调“教育是要立人” 。陶行知则觉得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美国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英国的斯宾塞认为“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教育家的思想统合起来,或可浅尝教育的实质 。
教育是人的基本需求,是权利也是义务 。欧洲早期的教育受宗教影响很大,中国古代教育始于经典著作 。当今社会的教育,则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