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区系( 五 )


可可西里保护区地貌特征
1、地貌基本特征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地势高亢,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 。最高峰海拔6860米 。最低点海拔4200米,本区南北边缘为乌兰乌拉山和昆仑山脉的一部分,区内中部较低缓,具有西部高而东部低的地势特点 。基本地貌类型除南北边缘山地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外,广大地区主要为中小起伏的山高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 。山地起伏和缓,河谷盆地宽坦,是青藏高原上高原面保存最完整的地区 。
昆仑山为本区最高大山脉,几乎集中了海拔6000米以上的极高山和5500米以上的高山 。有现代冰川发育,并发育有一定规模的冰帽冰川 。横贯于本区中部的可可西里山和冬布勒山-乌兰乌拉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带,除少数高峰超过5600米并有小规模的冰川分布外,一般山地海拔5100~5400米 。上述两个宽谷湖盆带主要由宽坦的高海拔平原和台地组成,其间镶嵌着众多的湖泊,海拔高度一般在4900~4600米之间 。它们之间高海拔丘陵广泛分布 。从垂直方向看,本区从上向下有冰雪覆盖的极高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原宽谷湖盆三层 。
2、气候地貌特点本区气候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冰川作用地貌、冰缘作用地貌、流水作用地貌、湖泊作用地貌、风力作用地貌等 。冰川作用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代冰川仅在少数高山、极高山上分布,以大陆性冰川为主 。冻胀作用、冰融作用、寒冻风化作用等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冰缘地貌 。流水作用虽然亦很普遍,但由于水量有限、季节变化大、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都较弱,在现代河床中砾石磨园往往很差 。湖泊作用如前所述,湖滨沉积物亦以砂砾石为主 。风力作用也很醒目,某种意义上亦反映冰缘环境的特点,高原风力较大,风蚀作用使地表粗化十分普遍 。综上所述,本区现代地貌过程显示了寒冷半干旱环境的气候地貌特征 。
3、河流与湖泊地貌本区是羌塘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 。东部是楚玛尔河组成的长江北源水系 。为雨水、地下水补给,大部分为季节性河流 。区内河谷地貌大多呈高原宽谷,其中一部分河流贯穿在古湖盆中 。除局部河段受构造影响外,一般河谷阶地不发育 。本区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处于羌塘内流湖区的东北部,湖泊众多 。其中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为乌兰乌拉湖,面积为544.5平方公里 。主要湖泊都呈近东西方向展布 。区内的湖泊退缩比较明显,但并不强烈 。
4、地貌发育据地质资料表明本区特提斯海在侏罗纪末最终消失,全部脱离海侵 。乌兰乌拉山西端长达2000米的海相侏罗系剖面,对古生物、古地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白垩纪开始陆地地貌发育的新阶段 。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均以红色砂岩沉积为主,反映了当时干热环境 。早第三纪地壳相对稳定,夷平面发育,目前本区高山夷平面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中新世时期形成了一些新的盆地,古湖分布较广,普遍含有泥灰岩沉积,此期火山喷发活动强烈 。本区西部熔岩被、平顶桌状方山地形很可能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的 。上新世以来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本区地处高原腹地,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整体抬升,基本地貌形态变化不明显,区内局部差异性构造运动形成了一些第四纪古湖泊,如在昆仑山口附近和清水河等都发育的是更新世古湖 。由于高原隆起,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更新世期间,区内至少发生三次冰期 。冰期和间冰期的冷暖、干温变化以及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强烈寒旱化,对本区气候地貌过程和现代自然环境形成都有重大影响 。
5、地震在上新世晚期,可可西里原始高原海拔约1000米,高原面在第四纪共抬升了4000米左右,是青藏高原地区上长速度最大的区域,也是中国西部现代构造最活跃地带和中强地震的主要发育场所之一 。有布喀达板峰-库赛湖-昆仑山口全新世活动断裂带;勒斜武担湖-太阳湖活动断裂;西金乌兰湖-五道梁南断裂;乌兰乌拉湖-岗齐曲断裂等主要活动断裂,据有关资料表明:1920年以来可可西里共发生过大于或等于6.0级的强地震9次,5.0至5.9级的中度地震15次,最大、最近的一次是2001年11月14日的8.1级地震,这次地震也是我国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地震,全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最大的地震 。
可可西里地域分异规律
整个青藏高原自东向西北表现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的更替与过渡 。可可西里地区则居于半干旱地区内 。

推荐阅读